八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教案】第7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教案】第7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9 18:26:26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设计制作:陈代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史实和文学艺术巨匠的成就
掌 握
教育改革的艰难,中国近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创建京师大学堂与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对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锻造
对比鉴别
科学家的姓名和主要成就(要求“对号入座”)
讨论探索
清末新式学堂教学内容与今天学校教学内容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是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需继承发扬
唯物史观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难点: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代表作名称[或主要成就]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交流,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新式学堂在中国出现的情况怎样?
A.出现时期:洋务运动开始时[1862年]。
B.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C.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
2、怎样评价《奏定学堂章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废除了不合时宜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进步性。但仍然局限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教师小结、过渡:《奏定学堂章程》拟订后,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1906年后的考试就都属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在这样的制度下,不但培养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人物姓名:詹天佑
B.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C.年代:1905——1909年
D.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E.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三)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成功时间: 20世纪20年代B.代表作:《制碱》 C.主要成就: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小结巩固: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