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把握小桃树的特点。
2.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
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习导航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与桃花或桃树有关的诗句? 生:回答,或对出老师所说诗句的下句。看来,桃花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宠儿。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贾平凹,去认识一棵他所喜爱的小桃树。——《一棵小桃树》(板书课题、作者) (二)交流预习 1.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作者。 2.字词。课件展示,学生读一读。 (三)出示学习目标。生读。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所学课文。了解作者情况两三名同学读准字音
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师:组织学生采用默读、跳读方式浏览全文,圈点勾画。课件展示:阅读指导 2.请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屏幕显示问题 问题: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提示:我认为这是一棵___的小桃树,从第__段中可以看出。请大家读文章第 4自然段,,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能概括小桃树特点的词语。 (自己先阅读、寻找、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没出息的,但又历经磨难、顽强生长、期待开花结果)跳读课文,找到写作者自己的语句。(师课件展示资料,补充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问题: “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和小桃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桃树:没出息、弱小,历经磨难、顽强生长、期待开花结果 “我”:瘦弱、渺小,经历打击、磨难,坚持理想、追求幸福 1.学生结合旁批中提示的阅读方法默读、浏览全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读课文后回答问题。小组交流后展示,其余学生补充。
重点点拨问题: “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是在写花吗? 明确:不是!还是写作者自己。什么叫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本文借写一棵没出息的、弱小的但又顽强生长期待开花的小桃树,来写同样弱小、同样经历磨难的“我”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幸福的追求,这就是托物言志。 回忆上一课所学托物言志的手法,结合本文,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
难点突破 问题: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爱怜)问题:“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爱怜——赞美、感激问题: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 (学习、奋斗、事业)
小结 小桃树是作者追求幸福的梦想的化身,小桃树就是另一个作者。卑微中蓄积的梦想更为难得,弱小者的坚强更加可贵! 同学们,不要抱怨出身的卑微,不要哀叹自己的渺小,只要大家坚持梦想,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wā) 托物言志 小桃树“我”
课后反思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是最多的。通过这次《一棵小桃树》的散文阅读教学,我反思、总结如下:一、自读感悟,注重了解学情。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等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陈述、分析,灌输自己的知识和想法让学生去模仿,而应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读,去感悟,去体验, 去领略文中语言的美。所以,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俗话说,一人见短,两人见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和集体感。三、运用现代化教具进行阅读教学。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文、声、图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内容略显单薄:虽然课下让同学们作了预习,但课堂上还是应该多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感受和理解。另外应注意读写结合,加强写作训练。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