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任务一 探寻意象的意蕴及作用
任务二 探寻诗中人生
任务三 古典诗词改写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活动1 理解必备知识——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含意的象,即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主要指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意象。另外,诗中的人物也是特殊意象。
在古诗词中,意境和意象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依据意象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
学段二
任务一 探寻意象的意蕴及作用
活动2 体会意象的意蕴及作用
本单元诗歌都使用了鲜明的意象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请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各篇所用意象及其意蕴作用。
1.《氓》中三处写到“淇水”,请赏析其作用。
答案 《氓》中三处写到淇水,所写淇水有实有虚,它成了一场悲剧婚姻的见证:谈婚论嫁时,“送子涉淇”,淇水喻示了爱情的缠绵;遭弃归途中,淇水湿帷,淇水暗合了婚姻的变故;归家静思时,“淇则有岸”,淇水反衬了悲剧的宽广。
2.《离骚(节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美人、香草。在诗中起着比喻的作用。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在《离骚(节选)》中种类繁多,其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节选)》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3.请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蒲苇”“磐石”两个意象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 ①蒲苇非常柔韧,恰似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刘兰芝,表面虽然柔弱,内心却对爱情保持着十分坚定的态度。刘兰芝借助蒲苇来表明自己坚定的爱情观。
②磐石是厚重的表现,且其形状较大,不容易被移动。在古时候,文人通常用磐石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态度。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磐石”这一意象形象地刻画了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
4.《蜀道难》中写“黄鹤”“猿猱”有什么作用?
答案 作者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渡,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5.《蜀相》颔联写“碧草”“黄鹂”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描写祠堂内的景物,目的是更深刻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从中也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6.《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为人们所称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答案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意象 意蕴 效果
7.《扬州慢》一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气氛,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请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青青荠麦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桥边红药
凄清号角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揭示了战争的破坏程度,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
给人以物是人非、凄清冷落之感。
有“寂寞开无主”之感和生在乱世无人怜之叹。
军号凄厉,渲染了空城的凄清。
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词人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
返 回
学段二
任务二 探寻诗中人生
活动 探寻诗歌中体现的作者的人生境遇及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七首诗词描写了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怎样的人生境遇?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品 人生境遇 人生态度
《氓》
《离骚(节选)》
女主人公嫁给了一个始乱终弃、毫无情义可言的男子,最终导致婚变。
遭奸佞诋毁、迫害,不被国君重用,报国无门。
敢爱敢恨,保持人格尊严与独立。
爱国,洁身自好,宁死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孔雀东南飞并序》
《蜀道难》
《蜀相》
女主人公无故被婆婆遣回娘家,最后与丈夫双双殉情。
为了争取美好幸福的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家长制度,不惜以死抗争。
以攀登蜀道的艰难,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难。
希望人生一帆风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却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希望自己能够如诸葛亮一般建功立业。
《望海潮》
《扬州慢》
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对前程感到乐观。
生逢乱世,流落江湖,有志难伸。
心系国家、百姓,渴望幸福安宁。
返 回
学段二
任务三 古典诗词改写
【文题呈现】
请从本单元诗词中任选一首,将它改写成现代小说或散文。
【写作点拨】
1.改写要求
(1)内容的改写。即可以将写人改为写事,或者将写事改为写人。
(2)结构的改变。如把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把倒叙改为顺叙,或者对材料予以重新组织等。这一要求相对简单些,一般不作为一次改写的全部要求,而是作为要求之一出现,同时还有改变人称等其他要求。
(3)人称的改写。如把第一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一人称。以后者居多。因为改为第一人称,写起来相对容易些。改为第一人称,可以增加心理描写,也可以适当地直接抒情议论。
(4)文体的改变。在考试作文中,常见的是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这是因为诗歌文字少,命题不占太多篇幅。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因为诗歌概括性强,跳跃性大,因此在改写时必须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之丰满起来,不必拘泥于原诗,应在原诗的基础上加以想象,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5)语言的改写。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
2.改写方法
由于文体不同,改写前必须清楚两种文体的特点。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而改写后的记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明确了两种文体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空间非常广阔。对诗词进行改写,首先应该把握其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其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具体来说,在改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读懂诗词。在阅读中可以结合注释,请教老师或查找相关资料等,把诗词的内容弄懂、弄通,准确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了什么人?这些(个)人在做什么?在哪里做的,做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动笔写作。
3.改写注意事项
(1)诗词的跳跃性很大,所以在改写时,不要受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能纯粹地、机械地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诗词。改写虽然是再创作的过程,但是不能完全重新创作,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3)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应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对跳跃部分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对表达含蓄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地“明朗化”。
(4)改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5)改写文中的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详细刻画,令其形象丰满;对诗词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渲染。
【改写示例】
《氓》改写
(一)相识
如血残阳摇摇欲坠地挂在遥远的天边,习习晚风吹皱了平静的淇水,也吹软了路上的行人。氓,头裹白毛巾,黝黑的脸颊发着亮,挽着裤腿儿,怀里抱着一捆粗糙的织布,嬉笑着,哼着小调,一路向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向这里走来?”颖这样想着,转身掩上柴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织布——上等的织布——”氓向颖家的院内窥视,还不时地环顾一下四周。那眼神仿佛要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扎扎机杼声回荡在颖家上空,韵律是那样的和谐、悠扬。织机上的银丝上下左右跳荡,颖的纤手忙个不停。
“织布——上等的织布——”院外的氓一声连着一声地吆喝。声音憨厚而磁性。
“哼——他,他其实是——”颖接上不小心断掉的银丝。
“上等的织布——上等的织布——”
“他——他其实长得也蛮帅气的呦。”颖的粉脸不由得红了,如同遥远天边那抹如血残阳。
(二)送别
三天后。淇水缓缓流淌,微风过后,平静的水面生出无数涟漪。
淇水,古道,长亭。静谧的顿丘小镇,街道上人烟稀少,三两户商铺也正要打烊。颖依偎在氓的怀里,泪眼汪汪。
“氓,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未能找到说媒人。人情世故,你是懂得的,所以我不能就这样——”颖呜咽着,那声音好伤感。
“那你——那你到底打算怎么样?”氓把怀里的颖揽得更紧。
“你不要着急!回去之后,赶紧找个说媒人,向我娘向大家有个交代,就把金秋作为我们的婚期吧。我祈盼着收获的季节里收获我们的爱情。”颖仰头安慰氓。
(三)盼归
一个月后。淇水河畔的顿丘小镇,仅有的一条街道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鸟市里悠扬的鸟鸣,这一切都让顿丘小镇充满生机与活力。颖无心欣赏沿街的风景,更不论购物,她一个人登上那几近倒塌的残垣,眺望着淇水对岸的复关。复关,那是心上人回家的地方,也是心上人明媒正娶自己的必经之路。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复关那边静静的,除了三两个守关人出出进进,似乎没有任何动静。如血残阳渐渐隐退。
“哇——”颖捶胸顿足,顺手将手中的红丝巾丢掷空中。顿丘上空,红丝巾自由飘荡,没有目的,没有任何方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颖伫立在自家院落里的阁楼上,眼神一路向西。月光朗照,只是多了几分凄清与静穆。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小曲儿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氓回来了,氓回来了——”颖急切地冲下阁楼,向紧闭的柴扉奔去。
“布谷——布谷——不归——”,原来是远处寂静的丛林深处传出的啼叫。
颖踉踉跄跄地回到冷清的卧室。这一夜,颖辗转反侧,实难成眠。寻好梦,梦难成。
(四)迎娶
两个月后。失魂落魄的颖正在残垣上眺望复关,只见一队红衣人马由远及近地向颖走来。
“是氓——是氓——是我的氓——”颖飞下残垣,向红衣队伍飞去。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颖与氓默默相对,“竟无语凝噎”。
“颖——颖——”氓摇醒了依偎在自己怀里的颖,“我来娶你了,我来娶你了。”
“你——你——哪一个说要嫁给你了。”颖把火红的脸颊埋进氓的怀里,更深,更深。
第二天,颖乘着氓家的马车,在一片喜庆中,告别了爹娘,告别了乡亲,告别了生她养她的故乡,与氓共同渡过淇水。
(五)独守
婚后来年的春天,“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勤劳的颖穿梭在桑树间,将上好的桑叶娴熟地采摘下来。
“过几天,蚕茧就可以丰收了。”颖这样想着,满脸漾笑。“多吃——多吃——真甜——”桑林深处,斑鸠专注地叫个不息,吃个不停。
“哼哼——上月,氓与邻家的帅哥去贩丝了,不知——”颖的脸上掠过一丝忧郁。
(六)婚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颖家的蚕茧丰收了,满院都是,连院外的小径上也堆叠如山。然而,颖就是高兴不起来。
“氓已经去了一个多月了,怎么——”颖愈发忧伤,眼前雪白的蚕茧也显得丑陋不堪。
颖清楚地记得那天送走氓和邻家帅哥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淇水,空旷,迷蒙。一阵巨浪袭来,掀翻了岸边的独木舟,打湿了远在岸边的氓的马车,粉色的车帷湿淋淋的,好像刚刚洗过。
“氓——我好怕。”颖紧紧地拉着氓的手,心有余悸。
“不怕——不怕——我们贩完丝茧就归。”氓故作镇定,但眉眼里闪动着喜悦。
然而,都快两个月了,就是没有氓的讯息。最近几天,颖剥茧抽丝,忙里偷闲地屡屡登上阁楼;不是为了眺望天边的彩云,也不是为了清闲。
“我没醉——我没醉——”秋天的后半夜,氓酩酊大醉,撞开了阔别几个月的柴扉。
“氓——你喝成这样。”颖心疼地迎上去,玉臂在氓眼前划出一道白白的弧。
“你再陪我喝上几杯!再喝几杯!我不愿回家,我——”氓挥手拂去眼前的颖,随即又靠近她。
“你喝多了,氓。让我扶你进屋小憩吧。”颖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
“对——对——就像昨晚那样——”氓一派胡言。鼾声如雷,但很香甜。
(七)重生
咣当——
小院柴扉被重重地关在颖的身后。
茫茫淇水,奔腾远去。三两只沙鸥迅速掠过茫茫水面,向水天相接处冲去。水面上,天空中,留下了沙鸥掠过的优美弧线。
颖的眼睛追逐着那道优美的弧线,飘过茫茫的淇水,飘到淇水那边。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