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0 13: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三·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第 周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学习本文烘托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3、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培养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 ) 系( )百索子 倘( )若 咂摸( )( )
城隍( ) 拧( )成小绳 门楣( ) 用酒和( )
苋( )菜 籍( )贯 硝( )药 腌( )腊
络( )子 大襟( ) 车胤( ) 囊( )
门槛( ) 粽子(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门楣:
籍贯:
城隍:
肃然:
莫名其妙:
肃然起敬: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2、了解作者和文体。
【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3、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话。
4、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当堂反馈】
1、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式,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写端午的鸭蛋却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5、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还否定北京的鸭蛋?
6、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棋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拓展提升】
1、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总目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兴趣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我国一些地方的端午风俗。
3、介绍一种你家乡的节日美食给大家吧!
4、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课后检测】
精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完成各题。
端午的鸭蛋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袁枚是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5.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