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日
【明确目标】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体味清新优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自主预习】
1、指导朗读。
⑴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⑵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⑶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⑴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 ) 泠泠( )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
⑵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②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蝉则千转不穷:
猛浪若奔:
③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水之异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4、山之奇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当堂反馈】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2、赏析下列句子或句中加横线词的妙处。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⑸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拓展提升】
1、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
2、学完本文,在写作上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自: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
B、从:从流飘荡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日:有时见日 日光下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⑴天山共色__________ ⑵一百许里__________
⑶互相轩邈__________ ⑷窥谷忘反__________
3.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⑴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⑵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4.根据《与朱元思书》《三峡》两篇文章内容对对子。
两岸连山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