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19:53: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二、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
三、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1936年2月,身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的毛泽东看到北国雪景写下一首词,存于箱底,一直秘而不宣。1945年10月,在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发表,轰动了山城重庆,甚至轰动全国。蒋介石因为自己的气势被毛泽东压倒,气急败坏,召集了一大批御用文人,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词来胜过毛泽东的词。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没有写出来。于是,毛泽东的这首词就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首词就是《沁园春·雪》。自古以来,写雪的诗词数不胜数,这首《沁园春·雪》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今天我们便来一同感知。
活动一:朗读全词 整体感知
任务一: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三页,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朗诵一遍。
(学生齐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这些词还不太熟悉,需要注意一下,一起读:(课件出示注音)
莽莽 滔滔 蜡像 红装素裹 分外 妖娆 折腰 稍逊 风骚 天骄 俱往矣
师: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莽、蜡、素裹等字的写法,不要出错。注意分外、稍逊、俱往矣等词的读音。
任务二:读出情感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读这首词?
生预设:自豪、喜悦、激昂的情感。
师:在朗读时,通过把握停顿、重音等方式,可以把诗歌的情感最完整地呈现出来,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划分出节奏、圈点出重音。
(教师范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
(学生齐读,读出感情和节奏)
任务三:读懂结构
师:请同学们通过找出过渡段,分清本词的结构,并说说词的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预设:“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句是过渡。全词上阙写景,下阕议论,由上阙之景而生情。
活动二:品读诗歌,理解内涵
任务一:读上阙,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说说写景的妙处
师:上片中为我们描写了北国的雪景,请同学们通过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的方法,概括上片中雪景的特点。老师先为同学们做个示范。
示例:这是雄伟壮丽的雪景,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千里”、“万里”两词,我感受到雪景的一望无垠,北国风光是如此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学生发言,找一处,读一处,品一处)
预设:
1.这是雄伟壮丽的雪景,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千里”、“万里”两词,我感受到雪景的一望无垠,北国风光是如此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教师适时补充:此处还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句意。)
2.这是宏伟的雪景,从“惟余”、“顿失”表现眼前的雪景一望无际,无始无终。长城分隔南北,但放眼望去,全是莽莽苍苍的雪原。黄河东西万里,似乎是在一瞬间万丈狂澜归于平静。眼界的开阔,变化的迅疾,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雄壮宏伟的气魄正从中体现出来。
(在品味时,引导学生想象此画面。并比较“惟余”、“顿失”两词存在与否产生的效果差别,得出副词的强化作用。)
3. 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动静结合(写作手法)角度去品味雪景的特色,提升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师小结:在赏析语言时,我们可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结合修辞、写作手法等内容入手进行赏析。
师追问:群山丘陵如此飞奔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用词中的句子回答?)
生预设: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追问:这就类似《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群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它们飞奔的方向也是高远处。那么,当它们留下脚步时,又创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预设:一个“红装素裹”的美好世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师追问:很显然,这个景色是想象之中的。为什么此时要用这三句来写虚景,有什么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出想象中的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
预设:群山丘陵并非无目的地狂奔,而是要去创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这也体现出作者的志向和追求(要为百姓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师:那么,带着对新世界的期许,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上阙,再次领略这宏伟壮观的美景。
(学生齐读)
任务二:读下阕,抓住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体会作者情怀
师:毛主席渴望创造出这样一个“红装素裹”的新世界,那么想要创造新世界的人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学生齐读下阕)
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五位人物都是君王,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并说说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惜、略输、稍逊、只。情感中有惋惜、批评、有肯定有否定……
师:乍一看,他们都是历史上功勋显著的君王,为何作者对他们感到惋惜与并予以批评呢?或许我们需要多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请看:
(课件展示)
秦皇汉武:他们对国家的建设、对边疆的开发实在过于频繁,让国家的百姓始终承担着沉重的赋税与劳役。
唐宗宋祖:他们都得位不正,都是依靠一场政变,唐太宗杀害了他的同母兄长及弟弟。而宋太祖想削弱早已被立为继承人的弟弟赵光义的地位,不顾百姓疲惫,试图迁都以远离赵光义的势力,也导致了他的死亡。
成吉思汗:以杀戮著称,二十年的蒙金战争,使中国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带只剩下了十分之一的人口,他对中亚的杀戮更是让这些地区今天都未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生朗读)
师追问:所以,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些君主共同的缺点是什么?
生预设:他们虽然开疆拓土,结束了乱世,但是却并没有使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反而在无休止的征战与宫廷内斗中消耗了不少精力。
师: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这么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见,毛主席理想的新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预设:一个人民生活安定富裕的时代。
师:没错,并且在诗人的笔下,这个时代就在今天将要实现,他才会发出“还看今朝”的强音。而这一点,也最吻合当时的中国人民内心的期盼。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没有摆脱半封建半殖民的命运,一直生活在频繁的战乱之中。而此刻,毛主席提出改造旧世界,创造崭新的美丽世界,并且在今天就要开始,自然能激发广大中国人民内心的向往。
师: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豪情,再次朗读或背诵这首词,读出心中的那份雄情壮志!
(学生朗诵)
活动三: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师:在这首词中,我们欣赏到了祖国壮丽的雪景,更感受到了毛主席开辟新世界的壮志豪情,同样也积累了赏析诗歌语言的技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长征刚结束时,毛主席的另一首作品:《念奴娇 昆仑》。
(课件展示)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师:这首诗与《沁园春·雪》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你能指出来吗?
预设:
1. 都是采用了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的结构。
2. 这首词同样表现出了一种改造天地,世界大同的理想。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3.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预设: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结束语:一个新时代的创立是不易的,毛主席的豪情壮志终于也成为现实,生活在当今和平富裕的中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同时也应该怀着年轻的热情和抱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