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日
【明确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诗中的“乐天”指__________。
⑵《赤壁》的作者__________,唐代诗人,他与同时期的另外一位诗人__________并称小李杜。
⑶文天祥,字履善,又字__________,自号文山,又号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__________”。
⑸《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字、词过关。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烂柯( ) 折戟( ) 干戈( ) 廖落( )
绮户( ) 婵娟( ) 潼关( ) 踌躇( ) ( )
⑵解释加点的词。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 ②留取丹心照汗清__________
③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 ④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
3、朗读,读准字音、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合作探究】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作者此时此记得的心情怎样?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赤壁》
1、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人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4、最后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反馈】
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__________而发。诗中“前朝”指的是__________,“周郎”指__________,“二乔”指__________,咏怀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公布的名句,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拓展提升】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俗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因此,有人认为,杜牧创作此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课后检测】
1、下面诗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番似烂柯人。
⑵折戟没沙铁末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自主预习】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合作探究】
(一)《过零丁洋》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水调歌头》
1、词的上下、阙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如何理解?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三)《山坡羊 潼关怀古》
1、给这首曲划分层,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3、“望两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堂反馈】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很生动形象,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拓展提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直抒 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
【课后检测】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明月阐释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这首词中“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
4、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⑴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