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6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
秋词
歌声停了,但是我们同学依然还沉浸在刚才的歌声当中。今天,我们试着用我们琅琅的书声来诠释这首诗,好吗?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
2.疏通诗歌大意,学习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3.把握诗歌情感,培养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曾和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官。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
知识必备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写作背景
知识必备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 逢秋 悲寂寥,
我言 秋日 胜春朝。
晴空 一鹤 排云上,
便引 诗情 到碧霄。
整体感知
听名家朗读录音,标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
冷清萧条。
“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春”字点出诗人心目中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秋景,与“寂寥”形成对比,折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春天
细读感悟
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
第一句先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悲秋的传统。第二句直抒胸臆,以“胜春朝”来热情赞美秋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诗人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乐观豁达。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
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
推开
蓝天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
诗中一个“排”字,蕴含着深意。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完本诗,你有怎样的体会?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是一首明朗刚健的“秋词”。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再次朗读,读出诗人的自信豪放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全诗一论一据,前两句一反悲秋常情,而写爱秋,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以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