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08:19: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3张PPT)
6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
夜雨寄北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
2.疏通诗歌大意,学习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3.把握诗歌情感,培养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知识必备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解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整体感知
听名家朗读录音,标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之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乡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回家的日期还没有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水涨满了秋池。
细读感悟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中有两个“期”,在这里有作用?
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
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和你)在西窗下剪烛长谈,那时我再(对你)追述今晚在巴山面对夜雨时的心情。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何当”表示愿望,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虚实相生,设想未来团聚的场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孤寂以及急切想和妻子(友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读完本诗,你有怎样的体会?
“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本诗描写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