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时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他就是明太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明太祖时,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制度。
(2)设立内阁: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形成,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3)宦官专权:宦官比内阁更受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戚继光抗倭:明廷派遣大将 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趋于稳定。
3.欧洲殖民者东来: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修长城。1571年,鞑靼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藏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 ,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清朝建立
(1)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2)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 。
3.明朝灭亡:1644年,明末农民军首领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第14课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实行 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 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3)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二、疆域的奠定
1.收复台湾(东南):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 设府,隶属福建省。
2.抗击沙俄(东北):1689年,中俄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打败噶尔丹(西北)
(1)1757年,清军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2)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4.管辖新疆: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 ,总领军政事务。
5.经略西藏(西南)
(1)顺治帝时,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内部 (1)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3)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4)清朝仅保留 一处通商口岸。这种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外部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
第15课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发展:明朝后期,玉米、 等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2.手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繁荣
(1)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 。
(2)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 ”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
(3)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名称 作者 特点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 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西游记》 (明中期) 神话小说
《 》 (清中期)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中期)曹雪芹 古典 文学的高峰
2.戏曲
(1)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代孔尚任等。
(2)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清朝 年间,形成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著作 作者 类别
《本草纲目》 (明) 中医药学
《 》 (明)徐光启 农学
《天工开物》 (明) 工艺学
《 》 (明)徐弘祖 地理和地质学
1.(2021·江苏合格考)朱元璋规定,自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起,内臣(宦官)需要凭铜符方可出皇城。这一举措体现的本质是( )
A.创新地方管理模式 B.制约内阁首辅权力
C.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D.增加军机大臣职权
2.(2021·江苏合格考)明末清初,某思想家认为治学的方法之一是“博学于文”,即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写出有实用价值的文章。这位思想家是( )
A.程颢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3.(2021·江苏合格考)对图中四次人口高峰出现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
A.甲: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乙: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
C.丙: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丁:国家统一与经济发展
4.(2020·江苏学考)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宣政院 D.军机处
5.(2020·江苏学考)明末,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6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这说明当时手工业( )
A.生产规模的扩大 B.劳动力市场的产生
C.纺织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2020·江苏学考)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明代王守仁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共同关注的是( )
A.经世致用 B.君主权威 C.教育普及 D.道德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常熟中学合格考模拟)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位大臣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 C.宋代的三司 D.明代的内阁
2.(2023·盐城合格性考试模拟)由于专制君主无法“独治”全国,明朝统治者在皇帝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权力中介机构,以确保皇权对中枢权力的控制。这一权力中介机构是( )
A.政事堂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3.(2022·盐城中学模拟)《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七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鉴真东渡
4.(2023·徐州铜山合格性考试模拟二)下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清朝在☆地实施的举措是( )
A.签订《尼布楚条约》 B.派遣驻藏大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实行盟旗制度
5.(2023·南通石港中学合格性考试模拟一)中枢机构是王朝行政决策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以下对于历代中枢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对国家事务有至高决定权
B.汉武帝设中朝——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隋唐三省六部——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D.清朝设军机处——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长久纷争
6.(2022·常熟高级中学模拟)论及某行政中枢的特点,有学者把它归纳为简、速、密。简,就是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即保密性强。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7.(2023·如皋高二期中)清代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还形成专门的名称,如河北的“差花集”、广东的“插花墟”、四川的“转转场”等,商人们在相邻几个集市中逐日赶集,轮回贸易。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
A.商品经济繁荣 B.商业都会崛起 C.长途贸易发展 D.城市管理严格
8.(2023·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乾隆中期开始,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避免了西方疯狂的殖民侵略
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9.(2023·涟水一中合格性考试模拟)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下图为其中一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 )
A.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 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C.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 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10.(2023·沛县合格性考试模拟)1900年,苏州叶圣陶6岁入塾,据他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列强瓜分的局势已经摆开。章伯寅先生教育我们说,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每逢礼拜天,我总和同学一起,或聚于园林,或集于茶馆,谈苏州的人物地理,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 奉为楷模。”横线处的人物最可能是( )
A.孔子 B.王夫之 C.顾亭林 D.孙中山
11.(2023·扬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一)清朝在封建王朝文书史上“独树一帜”,使皇帝虽深居九重大内,却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以及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独树一帜”是指( )
A.创设军机处 B.任用内阁票拟 C.沿袭督抚制 D.推行奏折制度
12.(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B)蒋以化在《西台漫纪》中写道:“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主要反映出苏州丝织行( )
A.生产效率高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社会分工细 D.丝织从业者生活的艰难
13.(2023·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中国跌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之中。农业停滞不前,人口却节节攀升,加之资本无突破,使得中国农业和农民充满危机。危机导致了( )
A.反清复明思想兴起 B.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清朝废除
C.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D.清朝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14.(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下列属于明朝加强边疆治理举措的是( )
A.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B.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
C.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 D.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15.(2022·扬州模拟二)1757年乾隆帝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一规定( )
A.旨在禁止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B.利于清政府垄断世界贸易
C.反映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16.(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明朝有一思想家提出“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该思想家是( )
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顾炎武
17.(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三)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称号 思想家
籍贯 福建泉州 主要思想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
生卒年 1527—1602年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18.(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C)下表所示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立伊犁将军
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
19.(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试模拟)乾隆时期,《襄阳府思》提到“春末夏初,玉米即成蛀批,不可久贮耳”,所以玉米除保留基本的口粮外,大多被人们用来换取盐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状况( )
A.阻碍了玉米种植的推广 B.缓解了市场上粮食危机
C.加剧了市场粮价的暴涨 D.助推了粮食商品化发展
20.(2023·徐州铜山高二期中)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诗》《书》《易》《论语》等文献并成为儒家经典
B.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北宋王祯撰写《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D.明朝徐光启著述的《农政全书》,系统记载了古代农学的知识
二、非选择题
21.(2022·盐城中学合格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图一 图二
(1)观察上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 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 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攻占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西北地区 ①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地区 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考点填空】
第13课时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2.(1)宰相 (2)内阁
二、1.非洲 2.戚继光
三、1.(3)奴儿干都司 2.(2)大清 3.李自成
第14课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2.(1)奏折 (2)雍正
二、1.台湾 2.尼布楚条约 4.伊犁将军 5.(2)驻藏大臣
三、广州 中国市场
第15课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1.甘薯 3.(1)晋商
二、1.致良知 2.(2)工商皆本
三、1.章回体 吴承恩 儒林外史 现实主义 2.(2)道光
四、李时珍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徐霞客游记
【典例精析】
1.C 【解析】根据材料“内臣(宦官)需要凭铜符方可出皇城”可以看出,明朝加强了对内臣的管理,其本质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管理模式,排除A项;B项不是本质,排除;明朝没有设立军机处,排除D项。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博学于文”,意在提倡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反对空谈心性,故选D项;程颢、陆九渊均是宋朝著名思想家,故排除A、B两项;李贽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没有“博学于文”的主张,故排除C项。
3.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第四次人口高峰是在1700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因此人口增长的原因是国家统一与经济发展,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A项排除;曲辕犁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B项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C项排除。
4.D 【解析】军机处大臣是皇帝的亲信,因此“保密性较强”,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因此是“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故选D项;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排除A项;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排除B项;宣政院负责管辖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排除C项。
5.C
6.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朱熹和王守仁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D项正确;A项不是两人的共同关注点,排除;君主权威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排除C项。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拥有票拟权,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
2.C
3.B 【解析】根据材料“《明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且欲耀兵异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并炫耀国威,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故选B项;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故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明成祖时期,故排除C项;鉴真东渡是唐朝的史实,故排除D项。
4.B 【解析】图片中的“☆”位于今西藏境内。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派遣驻藏大臣,故B项正确。
5.C 【解析】秦朝时期,皇帝对国家事务有至高决定权,排除A项;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相权,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宰相制度废除于明朝初年,早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清朝雍正年间,排除D项。
6.D 【解析】军机处的特点是简、速、密,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唐朝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A项排除;元朝中书省掌握行政权,B项排除;明朝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机构,与材料特征不符,C项排除。
7.A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还形成专门的名称”体现了农村集市经济的繁荣,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中“长途贸易”、D项中“管理严格”的表述均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排除。
8.C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乾隆中期开始……全面约束外商活动”可知,此应为闭关自守政策。该政策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排除A项;该举措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避免”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该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落,故C项正确;D项应为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
9.A 10.C
11.D 【解析】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各种军政事务,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工具,与题干中的信息“了解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不符,A项排除;B项中“内阁票拟”和C项中“督抚制”均产生于明朝,与题干中的关键词“独树一帜”不符,排除;清朝实行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题干中的信息“皇帝虽深居九重大内,却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以及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即为其具体体现,故D项正确。
12.B 13.C
14.C 【解析】时代在当时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故C项正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是在元朝,排除A项;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是在元朝,排除B项;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是在清朝,排除D项。
15.C 【解析】清朝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材料中“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体现出闭关自守政策,C项正确。
16.B 【解析】根据“明朝”“所谓良知”等信息可知,明代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家是王守仁,B项正确;朱熹是宋代思想家,排除A项;“所谓良知”与李贽和顾炎武的主张不符,排除C、D两项。
17.D 【解析】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D项正确。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排除B项;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
18.D
19.D 【解析】题干中的“玉米”具有高产、耐旱等特征,明清之际传入中国,得到广泛种植,排除A项;清朝乾隆、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矛盾不断激化,粮食危机日益严重,排除B项;题干中玉米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导致粮价下跌,排除C项;题干所述状况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正确。
20.D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排除B项;北宋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果,排除C项;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农学的相关知识,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
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等。
(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击败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清政府派施琅攻占台湾。
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解析】(1)名称:根据图一的“吐蕃”“回纥”“东突厥”等少数民族可知这是唐朝;根据图二中的“西夏”“辽”等少数民族政权可知这是北宋。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主要有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和经济文化交流;北宋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主要有战争、和议、互市贸易等。
(2)威胁:根据材料“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是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根据材料“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可知是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根据材料“派施琅攻占台湾”可知是反清势力的威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开发边疆、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