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近代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
一、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
①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协定 ;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其他条约的签订: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 》《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鸦片战争成为 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进程:1856年, 两国对中国发动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 》→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10月,焚毁 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 》。
(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3)影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开眼看世界
1. :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提出了“ ”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的《 》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第17课时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准备: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 。
2.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1853年定都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3.颁布文件
(1)《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4.失败原因: 的历史局限性(根本原因);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5.历史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汉族官僚地位提高。
二、洋务运动
1.兴起
(1)目标: 。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主要内容
(1)军事工业(自强):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都是官办企业。
(2)民用企业(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3)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4)新式海军:建成了以 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3.评价
(1)进步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1)西北——收复新疆
内乱外侵 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命 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有效治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西南——镇南关大捷
背景 法国在1883年8月控制越南后,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经过 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结果 1885年6月,签订了中法《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3)东南——台湾建省
背景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
经过 当地军民在 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结果 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
(1)进程
①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③黄海海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2)结果:中日签订《 》。内容:割让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
(3)影响: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 社会的深渊;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反割台斗争: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 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勾结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瓜分中国 划分势力范围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争夺路矿权 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向清朝贷款 列强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贷款
第18课时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经过
拉开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联合各省举人的“ ”
正式开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过程 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 ”
失败(戊戌政变) ①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 ” ③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过程:以“ ”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3.结果: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
1.经过
(1)进犯北京: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
(2)京津失陷: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 保卫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
2.“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1.签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
2.内容
(1)惩办“首祸诸臣”。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3)将北京 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3.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的深渊。
第19课时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成立 ,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
(2)发展:以 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2.清末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 》;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新政”失败推动革命到来。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开始:1911年10月10日, 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
3.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4.高潮
(1)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颁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意义(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2)思想文化:传播了 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经济:为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0课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军阀割据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1915年,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革命党人发动护国战争。
(2)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 纪年。
2.社会军阀混战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者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日本 东北三省
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外因: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2)概况
① 、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出现一批著名实业家,如 等。
2.社会生活新气象——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1)历法:改用阳历。
(2)社会风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 的法律。
(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新青年》)。
(2)思想阵地: 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内容
(1)拥护“ ”(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 ”(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4)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1.(2021·江苏合格考)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 )
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
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
2.(2021·江苏合格考)近代某文献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该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021·江苏合格考)随着盐城沿海制盐业的衰退,张謇于1914—1920年间先后在该地区投资成立63家盐垦股份公司,掀起废止制盐、兴垦植棉的创业大潮。这股创业潮能够反映( )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此产生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近代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D.新式纺织业是当时的主要工业
4.(2020·江苏学考)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BCD
5.(2020·江苏学考)1900年,太后、皇帝和少数侍从在联军开进北京的次日乔装逃跑。经过长途的艰苦流亡,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导致太后与皇帝西逃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江苏常熟中学合格考模拟)据史料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割占香港岛 B.建立上海租界
C.赔款2 100万银元 D.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C)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清政府的落后
3.(2023·扬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一)下图是一幅速写画,画面中英法联军围坐在北京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建筑前进行狂欢。该画所绘场景应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4.(2023·徐州铜山合格性考试模拟二)下图是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内部场景。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
A.鸦片战争的起因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甲午战争的危害 D.北洋军阀的割据
5.(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A)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农产品上交国库
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
6.(2023·涟水一中合格性考试模拟)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7.(2022·常熟中学模拟)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8.(2022·盐城中学模拟)“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引进与传播为核心内容。规模化、组织化的翻译西书活动则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译述和介绍西方书籍虽然内容浅近,但为知识界提供了一种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士林风气。”材料中的“其”代指(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2023·盐城合格性考试模拟)孙中山认为:“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二次革命
10.(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地图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2023·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有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开放通商口岸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领事裁判权
12.(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英国人借口“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对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进行屠杀。这一罪恶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3.(2022·盐城中学合格考模拟)“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4.(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一规定意在确立( )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 C.两党制 D.联邦制
15.(2023·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其歌词如下:“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下列对该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
A.“亚东开化中国早”指中国最早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揖美追欧”是指革命派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旧邦新造”中的“旧邦”指的是腐朽的北洋军阀
D.“旧邦新造”中的“新造”指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16.(2023·如皋高二期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份诏书,它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这份诏书的颁布意味着( )
A.专制帝制结束 B.共和政体确立 C.武昌起义爆发 D.军阀统治确立
17.(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1907年上海《女子世界》刊登了一则新式婚礼的消息称:“摒除一切旧俗,参用文明规则,新郎新娘,皆服西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沿袭 B.西方文化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政府部门的提倡
18.(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试模拟)下表是《1912—1915年全国报社及报纸发行变化统计表(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后的数据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报社数(单位:家) 1912年 1915年
全国 其中 全国 其中
北京 上海 汉口 北京 上海 汉口
500 50 15 6 / 20 5 2
报纸发行量(单位:份) 1912年 1913—1915年
4 200万 3 900万
A.政府高压政策的加强 B.“二次革命”的失败
C.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D.各种“主义”的冲击
19.(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某学者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形成了一个小的高潮。该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辛亥革命扫除障碍 D.群众提倡国货运动
20.(2023·沛县合格性考试模拟)1919—1920年间,全国大、中、小学生刊物全都采用白话文发表;从1920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小学一、二年级都使用白话文教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维新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2023·盱眙二高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共同思想财富。
——摘编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第五单元 近代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考点填空】
第16课时 两次鸦片战争
一、1.(3)①关税 ②望厦条约 (4)中国近代史
2.(1)英、法 天津条约 圆明园 北京条约
二、1.林则徐 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瀛寰志略
第17课时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1.拜上帝会 2.天京 3.(1)天朝田亩制度 (2)资政新篇 4.农民阶级
二、1.(1)“自强”“求富” 2.(1)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4)北洋舰队
三、1.(1)左宗棠 (2)越南条款 (3)刘铭传
2.(2)马关条约 台湾全岛 杭州 设厂制造 (3)半殖民地半封建 3.刘永福
第18课时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1.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二、2.扶清灭洋
三、1.(2)天津
四、1.辛丑条约 2.(3)东交民巷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9课时 辛亥革命
一、1.(1)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2)广州黄花岗起义 2.钦定宪法大纲
二、2.武昌起义 4.(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2.(1)君主专制 (2)民主共和 (3)民族资本主义
第20课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1.(2)中华民国 2.张作霖
二、1.(1)①南京临时政府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2)①面粉业 ②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2.(2)废止缠足
三、1.(1)青年杂志 (2)北京 2.(1)德先生 (2)赛先生
【典例精析】
1.C 【解析】根据材料“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可知,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的说法,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发展小农经济,A项排除;C、D两项均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关,与题意无关,排除。
3.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阶段,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A项排除;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近代中国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C项排除。
4.A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其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是发展小农经济,符合“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故选A项;B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是资产阶级颁布的宪法文件,排除;D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土地纲领,排除。
5.D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故选D项;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均与“1900年”太后、皇帝的西逃无关,排除A、B、C三项。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规定,使对外贸易中心开始发生转移,因此“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D项正确。
2.C 【解析】题干中“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未能阻止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B项应为洋务运动,排除;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故C项正确;D项中“意识到清政府的落后”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不符,排除。
3.B 4.B
5.A 【解析】A项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B项损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与题意不符;C、D两项分别体现了技术工人和新式知识分子的诉求,均与题意不符。
6.B 【解析】A项应为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876年”,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可知,李圭主张加强中外交流,故B项正确;该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排除C项;D项应为林则徐、魏源等人,与题干中的人物“李圭”不符,排除。
7.C 【解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为此台湾人民反对割台,决心“与倭人决一死战”,C项正确。
8.C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并且翻译西方书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维新运动的内容和特点,故选C项;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不是以翻译西书活动为重要手段,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侧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扬民主与科学,与“译述和介绍西方书籍虽然内容浅近”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
9.B
10.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B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D两项。
11.D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在广州城内屠杀中国居民应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项正确;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没有能够进入广州城,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中日之间,英国没有参战,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攻陷了北京,没有在广州进行屠杀,排除D项。
13.C 【解析】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变化是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对戊戌变法的镇压,人们对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幻想,在此基础上,革命势力逐渐崛起,为了镇压革命势力,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最终不仅没有挽救统治危机,反而激化了矛盾,导致辛亥革命发生,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14.A 【解析】根据“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意在确立责任内阁制,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A项正确,排除B项;这一规定意在确立责任内阁制,而非两党制和联邦制,排除C、D两项。
15.D 【解析】美国首先创立近代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16.A
17.B 【解析】由“参用文明规则,新郎新娘,皆服西装”可以看出不管是婚俗上还是婚服上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摒除一切旧俗”不符;C项与1907年时间不符;D项错误,与当时清政府统治的历史事实不符。
18.A 【解析】1912—1915年间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期间,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913年,C项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均无法完全涵盖表中的时间段“1912—1915年”,排除;D项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与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不符,排除。
19.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A项正确;政府的鼓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提倡国货运动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三项。
20.D
二、非选择题
21.(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2)主要主张: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谋取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努力: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