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2.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指导、朗读竞赛,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生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竞赛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对,70年了,不知不觉,台湾与祖国也已经分离了70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来感受这位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情意。(板书:题目、作者)关于“乡愁”一词,(P)《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二、读愁声
1.问题一: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预设】忧伤/愁(如果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来说)
2.问题二:我们在读的时候语调是激昂还是低沉?(低沉)语速是舒缓还是急促呢?(舒缓)指名朗读,
要求:字音正确、语调低沉、语速舒缓。同学点评字音、语调、语速。
【预设】学生在语速的把控上可能过快,语调轻柔舒缓,但缺少变化。
3.老师范读。
4.教师小结: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要有感情...要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会更好地读出诗歌内在..的变化。那么,老师要给大家提两条建议:眼前有境,心中有情(板书)。要用眼看,用心感,也就是要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板书),另外,还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板书)”。
出示写作背景(齐读)
三、读愁境
问题三: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来表达乡愁的?
【预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问题四:联系写作背景,从这四个意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任选一个回答)学生思考,班级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本文每节的情感: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乡之思。这些情感是逐层推进/逐步加深的,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出这一点。)
指名朗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读出诗歌内在..的变化,同学们来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四、读愁情
我们可以在把握本诗忧伤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再运用符号和文字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作一些提示或说明,如停顿、重音、语调等,我们称之为编写朗读脚本。比如:
后来啊(“啊”略拖长,带有叹息意味)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
/在里头(“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㈠ 教师出示PPT并范读
同学们,老师编写的朗读脚本有些地方只用了符号,而没有文字说明,老师想请大家帮我口头补一些。
同学们,能揣摩出老师为什么在“矮矮”下面加重音符号吗?能揣摩出老师为什么在“母亲”下面加重音符号吗?
能揣摩出老师为什么在“在那头”三个字后面都加了延长符号吗?
㈡学生参照样例
老师布置任务(朗诵是个性化的艺术,请你为这首诗编写朗读脚本,具体的活动流程是:独立编写(小声试读,编写脚本)→小组讨论(完善脚本,选出代表)→组间PK(朗读展示,亮点说明)。
1.编写朗读脚本(学生一边小声试读,一边写朗读脚本);
2.试读朗读脚本(小组讨论完善,选出一名朗读代表);
3.展示朗读脚本(组间PK,要求:1.投影朗读脚本;2.代表朗读;3.朗读脚本亮点简要说明)。
【师生评价,教师适当追问,让学生加深对文中部分字词的理解,然后根据朗读脚本反复吟诵。】
4.跟着音乐有感情地吟诵(配乐),一起感受这浓浓的乡愁。
教师总结:我想告诉同学们,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要眼中有境,心中有情地读,就是要在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丰富形象,体味情感。当然还要适当地查阅一些资料,做到“知人论世”,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朗读中也能继续用好“编写朗读脚本”这个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请你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编写朗读脚本并朗诵,准备下次课进行诵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