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8 20:58:20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沈阳
北平
南京
上海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日本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温故知新
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
2.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国民党抗战
共产党抗战
中国社会各阶层抗战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国性、全民族的
抗日战争。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国统区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多为大兵团作战。
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敌后战场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日军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
战略反攻阶段 1944.1—1945.8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正面战场
北京
天津
徐州
南京
上海
华北
华东
台儿庄
徐州的门户
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山东半岛登陆日军
津浦铁路南下日军
合攻徐州
津浦铁路北上
会师台儿庄
打通南北战场
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
台儿庄地处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台儿庄战役
经过
兵力
中方
日本
29万
5万
将领
李宗仁
板垣征四郎
矶谷廉介
台儿庄
徐 州
临 沂
滕 县
板垣师团
矶谷师团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一)背景: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
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板垣师团
矶谷师团
中方
日本
29万
5万
李宗仁
中国守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坚守不退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巷战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炮火闪烁的台儿庄战场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歼敌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
纪念碑
台儿庄战役
纪念馆
意 义
沈阳
北平
南京
上海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日本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1938.5
徐州会战
徐州沦陷
徐州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思考:日军为什么要进攻武汉?
南京
重庆
武汉
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就决定发动武汉会战,以“迅速解决中国事变”。
中国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会令中国停止抵抗。因此,中共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人到武汉。
二、武汉会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军队
利用大别
山、鄱阳
湖和长江
两岸有利
地形,构
筑工事,
逐次抵抗,
消耗敌军。
兵力
中方
日本
110万
40万
将领
蒋介石
冈村宁次
PK
经 过
川军第20军士兵在前线作战
典型战役:江西万家岭大捷(1938年10月初)
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围攻日军106师团万余人;
薛 岳
原名薛仰岳,广东韶关。抗战时期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在万家岭巧设“口袋阵”,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1938年,为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国民党军队秘密炸决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农工各业经济损失超过10.9亿元,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花园口决堤
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
时间
战略
战役
结果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万家岭大捷等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广州、武汉失陷
保卫大武汉
广州市政府
用日军自己的话说,日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孟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思考:武汉会战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
论从史出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碎。
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点——进入相持阶段。
万家岭大捷纪念碑
武汉会战纪念馆
意 义
名 称
时 间
著名战役
战 果
意 义
第三次
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
台儿庄
战役
1938年
3月
胜利
最大的胜仗;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念;
1938年
6月-10月
江西万家岭大捷
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沦陷
血洒疆场终不悔——勇荡敌寇
日本政府
为在昭和13(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国民政府
“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 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
—蒋介石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
武汉会战对当时的战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武汉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沈阳
北平
南京
上海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1938.5
徐州会战
徐州沦陷
徐州
1938.10
广州
武汉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
广州
1937.7
1937.11
1937.12
1938.12
北平天津失陷
上海
失陷
南京
失陷
广州武汉失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寸山河一寸血——血铸中华
1941.12.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12.8
美英向日本宣战
1941.12.9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国际局势
1939年9.1二战爆发
1941年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30万
薛岳
12万
阿南惟几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南京
重庆
武汉
长沙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拼死抵抗。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诱敌深入,依靠有利地形迟滞敌进攻锋芒。将兵力部署在炉壁,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最后把敌军“拖”到“炉底”,与长沙守军里应外合围歼敌军。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天炉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被国军打死的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缴获的敌军器械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背景
经过
意义
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战场的损失
结果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
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
古…现在孤军奋斗,
决以全部牺牲,以报
国家养育!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戴安澜
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200师师长。率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5月牺牲,时年38岁。
————————
“入缅作战壮国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取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
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为抗战最终胜利做出巨大保障;
解放了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入缅作战壮国威”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国外战场:
表格总结内容:
战役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台儿庄战役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1938年3月
1938年6月
1941年12月
胜利
失败
胜利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4年初
失败
国家的荣光值得我们骄傲,
但民族的苦难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铭记与担当!
台儿庄战役1938.3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武汉会战1938.6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1944
(最大的一次败仗)
正面战场的抗战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课堂小结
1.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C
课堂练习
2.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万家岭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3.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个情景在电影中发生不符合历史真实( )
A.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
B.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
C.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日军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