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09: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酵母菌细胞富含蛋白质,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装置通气和进行振荡,以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却需要密封发酵。
1.都是培养酵母菌,为什么有的需要通气,有的却需要密封?
2.为什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3.在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对它自身有什么意义?
通气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利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密封则是避免空气进入,便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多,可以为酵母菌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动力。
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问题探讨:
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课本90页画线)
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什么呢?
细胞呼吸是否都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做馒头、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特点: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取材方便、易生存。
通过课本91页参考案例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CO2?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都产生的CO2,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多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1)实验思路:
把酵母菌分成两组,分别控制提供无氧和有氧的条件,然后检测其产生的产物是否含酒精、并对比其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多少。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2)如何去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通气条件提供有氧条件;密封条件提供无氧条件。
(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的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把温度控制在适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条件下,并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①二氧化碳的鉴定: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混浊程度
混浊时间
3、设计实验:
(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的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②酒精的鉴定: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再往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加入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有氧呼吸装置
无氧呼吸装置
有何作用?
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不吸收O2。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步骤:
出现灰绿色
无变化
较慢变浑浊,混浊程度浅
条件 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 (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
有氧
无氧
较快变浑浊,混浊程度深
5、实验结果分析:
②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无氧
无变化
出现灰绿色
①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较快变混浊,混浊程度深
较慢变混浊,混浊程度浅
6、实验结论:
1.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中a、b、c、d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探究厌氧呼吸可选择的装置及连接顺序为d→b
B.若探究需氧呼吸可选择的装置及连接顺序为c→b→a→b
C.可在b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D.不能通过装置中的b瓶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
C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多种有氧呼吸的相关酶。
3.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表面积大大增加。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

C6H12O6

6H2O
+ 6O2
6CO2
+12H2O
+ 能量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成:
C6H1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过程
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非常复杂,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第一阶段:
1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
[H]是其简写形式
第一阶段的反应式可以写为:
场所:细胞质基质
不需要氧的参与
1.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
2.合成ATP(少部分)2mol

2C3H4O3+6H2O  6CO2+20[H]+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
不需要氧的参与
有氧呼吸过程
第二阶段: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二阶段的反应式可以写为:
1.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
2.合成ATP(少部分)2mol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
需要氧的参与
有氧呼吸过程
第三阶段:
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场所:线粒体内膜
第三阶段的反应式可以写为:
1.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
2.合成ATP(少部分)28mol
葡萄糖
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H]


少量能量
二氧化碳
氧气
大量能量


线




线粒体
内膜
A
B
C
D
E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C6H12O6
2C3H4O3

6CO2
4[H]
能量
2ATP

能量
2ATP


6H2O
20[H]
12H2O
6O2

能量
34ATP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主要是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
丙酮酸、H2O
CO2、[H]
少量
[H]、O2
H2O
大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①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②能量去向: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1892.72kJ/mol,约65.9%)
(977.28kJ/mol,约34.1%)
用途?
恒温动物:用于保持体温
释放能量多,转化效率高,能量逐级释放
能量利用特点: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的特点有: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32ATP
热能
(3)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111
有氧呼吸中的元素转移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在剧烈运动后的第二天早上,肌肉发酸,为什么
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
三、无氧呼吸
除酵母菌外,还有许多细胞(如乳酸菌)能进行无氧呼吸。此外,马铃薯块茎、水稻根、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动物骨骼肌的肌细胞等,除了能进行有氧呼吸外,在缺氧条件下也有进行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酒精或乳酸等中间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概念
场所: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C6H1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过程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场所:细胞质基质
其反应是为:
1.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
2.合成ATP(少部分)2mol
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化成乳酸。         
无氧呼吸过程
第二阶段:
①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酶的不同,决定了丙氨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
2CO2 + 2C2H5OH(酒精)
2C3H4O3 + 4 [H]

适用生物或组织: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酵母菌等。
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此过程不产生能量
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化成乳酸。         
无氧呼吸过程
第二阶段:
②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酶的不同,决定了丙氨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
适用生物或组织:
人、动物、乳酸菌、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玉米的胚、胡萝卜的叶子等。
总反应式:
2C3H6O3(乳酸)
2C3H4O3 + 4 [H]

此过程不产生能量
C6H12O6
2C3H6O3 + 少量能量

发酵
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何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还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2.能否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了CO2?
不会,人体是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不能。因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条件
分解 产物
能量
ATP产生 阶段
相同点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多种酶
葡萄糖彻底分解为CO2和H2O
葡萄糖不彻底分解,
形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
有氧呼吸的
三个阶段均产生ATP
仅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两种呼吸方式实质相同,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依据
2.2023年第七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已拉开帷幕,运动员们在激烈角逐时骨骼肌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在此过程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酒精
C.乳酸 D.酒精
C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分解等质量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中,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产生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细胞的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与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
C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细胞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作为合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
原理:增加通气量,增加氧气含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其繁殖。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原理:早期通气,可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有利于菌种繁殖,增加酵母菌数量;后期密封,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影响根系生长,需及时松土透气。
原理:促进根部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生活中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原理: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为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肌肉酸胀乏力。
4.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
B.大棚种植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产量
C.制作馒头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使面团蓬松
D.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
D
5.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在此过程中CO2形成发生在( )
A.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
C.需氧呼吸第二阶段
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
C
6.2023年9月29日,杭州亚运会中国游泳队以28金21银9铜的成绩完美收官。游泳运动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适量的游泳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维持健康和增强体质。关于游泳运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细胞主要通过需氧呼吸提供能量
B.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
D.肌肉细胞所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
B
7.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简图,其中①~⑤为不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成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
下能完成①4、①②③过程
B.原核细胞的过程①发生在细
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过程③发
生在线粒体基质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发生图中①②③过程,无氧条件下发生图中①⑤过程
D.图中[H]存在的形式主要为NADPH,过程④⑤不产生ATP
C
1.内因
(1)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呼吸作用强度也不同。
水生植物>旱生植物,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其呼吸作用强度也不同。
如幼苗期、开花期>成熟期。
(3)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也不相同。
如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2.外因
(1)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
如图所示: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温度
呼吸速率
2.外因
(2)氧气浓度:氧气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O2浓度
CO2释放量
①对于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受抑制,氧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
如图所示:
②对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强,但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酶和底物浓度的抑制,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
如图所示
O2浓度
CO2释放量
绝大多数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受氧气浓度的影响,两种呼吸及总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Q点:
2.C点以后:
3.QRC段:
4.QR段急剧减少的原因:
5.RC段增加的原因:
Q
R
只产生CO2,不消耗O2,只进行无氧呼吸。
OBC:
QBD:
产生CO2=消耗O2,只进行有氧呼吸。
产生CO2>消耗O2,两种呼吸同时进行。
随着氧气浓度升高,无氧呼吸受抑制,
无氧呼吸强度减弱。
随氧气浓度升高过程,有氧呼吸不断增强。
贮存蔬菜、水果氧气浓度保持在哪里最佳?
有氧呼吸释放CO2量;
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
无氧呼吸释放CO2量
R点,此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3.其他因素(外部因素)
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生活中的应用:
果实保鲜或储藏,可向密封环境中充入CO2或N2降低呼吸消耗。
3.其他因素(外部因素)
①水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当含水量过多时,呼吸速率减慢。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生活中的应用:
种子晒干储存,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干种子萌发可以浸泡,增强呼吸。
温度 氧气浓度 水分
影响原理
坐标曲线
实践应用 在 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 ,提高产量 常利用 抑制细胞有氧呼吸、降低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贮藏作物种子时,将种子 ,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影响酶的活性
决定呼吸类型和强度
自由水含量较
高时呼吸旺盛
零上低温
增加昼夜温差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降低氧的浓度
风干
O2浓度
CO2释放量
CO2释放总量
有氧呼吸
a
无氧呼吸
呼吸最小(最佳储存点)
粮食储存:
水果蔬菜保鲜:
低温、低氧、高CO2、干燥
低温(零上)、低氧、高CO2、中等湿度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32ATP)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2ATP)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1.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后,利用的O2和产生的CO2之比:______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之比:________
2.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________;若产生等量的ATP,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______
3 : 4
16 : 1
1 : 3
1 : 16
1 : 6 : 6
1 : 2 : 2
七、细胞呼吸相关计算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32ATP)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2ATP)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1.若消耗O2=0,CO2=C2H5OH,则________
2.若消耗的O2=CO2(产),C2H5OH=0,则:________
3.若消耗O2 < CO2(产),CO2>C2H5OH,则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1 : 6 : 6
1 : 2 : 2
只进行有氧呼吸
两种呼吸同时进行
七、细胞呼吸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