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1 窦娥冤 元曲两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鉴赏: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卖花声·怀古》是一支咏史之曲,抒发了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张可久在此作中对于项羽、孔明、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仍的元朝社会,还是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积极意义的,也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思想。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________,________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________”。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________》《________》《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己斋叟 元代 元曲四大家 《望江亭》 《拜月亭》《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来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楔子______ 嫡亲______ 小觑______
蓦然______ 城隅______ 寻思______
寝室______ 冗长______ 酬谢______
竹笋______ 田畴______ 孛老______
绣闼______ 浣纱______ 嗟叹______
顷刻______ 湛蓝______
杳无音信______ 尸骸______楔xiē 嫡dí 觑qù 蓦mò 隅yú 寻xún 寝qǐn
冗rǒn?酬chóu 笋sǔn 畴chóu 孛bó 闼tà
浣huàn 嗟jiē 顷qǐn? 湛zhàn 杳yǎo 骸hái鳏寡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惫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案齐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忤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罪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嗟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杳无音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陌荒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鳏寡孤独:泛指老弱无依的人。?
阑珊:衰减、将尽。?
惫懒:泼赖,凶狠泼辣。?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互敬爱之至。?
忤逆:叛逆;不孝敬父母。?
罪愆:罪过。?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1)殷切·恳切
辨析: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
①我________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②我们绝不能辜负老师________的期望。
(2)逗留·停留
辨析:逗留:暂时停留。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
①今年春节她在家乡________了一个星期。
②我们不能________在目前的水平上。恳切殷切逗留停留(3)见识·见解
辨析:“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解”指看法、评价。
①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________经典一番。
②他接受的容易,可就没有什么精到的______。见识见解(1)________________,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2)地也,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日月朝暮悬
(2)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1)《窦娥冤》全称《________》,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________”的民间故事。全剧共________,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________,第二折是故事的________,第三折是情节的________,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感天动地窦娥冤》 东海孝妇 四折 开端
发展 高潮(2)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孝妇(3)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________与________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________和大胆的________,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关汉卿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________”二字概括其特色。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想象 夸张 本色1.问题导读
(1)窦娥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窦娥有主见、刚强。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却在第三折“滚绣球”一曲里责骂天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窦娥原本善良、本分,但当她被逼上了绝路时,原本坚信官府能辨明冤屈的她怎能不万般委屈、愤慨而呼天抢地呢?这是人们在遭受巨大打击时近于本能的一种反应。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人民,往往以青天白日自喻,官府的公正、清明和天地的公正、清明一样,是不容怀疑的。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另外,窦娥的唱词里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现实的抨击,超出了一己遭遇的性质,有着鲜明的社会批判的性质,这一点更多体现了剧作者的思想高度。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的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3)窦娥为什么要发出这“三桩誓愿”?答:第一桩誓愿希望在场的人能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都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桩誓愿以“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誓愿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4)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怎样看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答: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3.写法赏析
(1)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昏官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4)精心的结构
《窦娥冤》一剧,表现了关汉卿在组织戏剧结构上的高度才能。这个戏,内容丰富,剪裁精当;故事曲折,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前呼后应;字字着落,没有虚笔;结构十分完整而严谨,而且表现了很强的戏剧性。4.文体常识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________组成,之外可以加一、二个________,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________的若干________组成套曲。楔子不能用套曲。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杂剧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其中________为男主角,________为女主角。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四折 楔子 同一宫调 曲牌 末 旦 净 正末
正旦 唱 白 科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歹(dǎi) 哥哥行(hán) 杳无音信(yǎo)
B.提防(tí) 罪愆(qiān) 苌弘化碧(chán)
C.亢旱(kàn) 刽子手(kuài) 古陌荒阡(qiàn)
D.枷锁(jiā) 尸骸(hài) 前合后偃(yǎn)解析:B项中第一项应读dī,C项中第二项应读ɡuì,第三项应读qiān,D项中第二项应读hái。
答案:A2.下列词语的字形及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堪(错误地判断) 只合把(只应把) 干家缘(操劳家务) 餐刀(吃刀,指被杀)
B.兀的(突出的样子) 糊涂了(混淆了) 生埋怨(产生埋怨) 典刑(受死刑)
C.不提防(没防备) 哥哥行(哥哥那边)可怎生(可是怎么) 打什么紧(有什么要紧)
D.也么哥(用在句尾,无实义) 取应(士子应选) 行动些(走快些) 葫芦提(糊涂)解析:A“堪”—“勘”,B“兀的”意为“这”,C“不提防”意为“没想到”。
答案: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课件40张PPT。2 雷 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鉴赏:该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该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曹禺(1910 —1996),原名________,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其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万家宝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烦躁________ 汗涔涔________
惊愕________ 窟窿________
仆人________ 弥补________
谛听________ 江堤________
昧心________ 沉吟________躁zào 涔cén 愕è 窿lón? 仆pú 弥mí 谛dì
堤dī 昧mèi 吟yín郁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缜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咀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热:闷热。郁,闭结,积聚不得发泄。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本末。
勾当:事情,今指暗中策划所干坏事。
缜密:细致精密。缜,细致。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玩味。
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离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期而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分:①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②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越轨。
离间:从中挑拨,使不和睦,不团结。
切齿: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愤恨。切,两物相磨,引申为贴近,接近。
涔涔:多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也形容天色阴晦。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期,约会。(1)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任性的情绪: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突出指由于“私人关系”而产生的气概和情绪。
①以前只是很崇拜地尊崇毛主席是神,现在看看他的少年青年,越发感觉他和我们一样,有过________风发,也有过年少轻狂。
②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不是哥们________。意气义气(2)拜望·探望
辨析:“拜望”只表示看望、拜访。“探望”是多义词,除了有看望的意思外,还有试图发现情况的意思。
①他不时地向窗外________。
②他让我给您捎个信,过些日子想来________您。探望拜望(3)昧心·违心
辨析:“昧心”指主观上愿意干违背良心的事,“违心”指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昧心”一定用于干坏事方面,“违心”不一定用于干坏事。
①你没看出,他刚才说的话是________的啊。
②这次质量检查,发现很多个体液化气经营者依靠残液________赚取钱财。违心昧心(1)沾衣欲湿杏花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城朝雨浥轻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光潋艳晴方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吹面不寒杨柳风
(2)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多少楼台烟雨中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路上行人欲断魂
(6)山色空濛雨亦奇
(7)甲光向日金鳞开(1)课文所节选的这一部分以________出场为界,可分为两部分。地点都是在________。
(2)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________和________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_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
(3)第二部分,写____和____父子,_____与____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_____、_____的本性,反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1)鲁大海 周家客厅
(2)周朴园 侍萍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 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3)周朴园 鲁大海 侍萍 贪婪 冷酷1.问题导读
(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答: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让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侍萍既有意识地在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2)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答:先是主动和侍萍攀谈,是想打听当年的一些事情。开始时,他语调沉稳,心里平静,尽量拐弯抹角,含糊其辞。可是等侍萍一下子说出所谓“梅小姐”的“丫头”身份及“不光彩”的行为、不幸的命运时,周朴园突然被迫面对他过去犯下的罪恶,因此他非常痛苦、紧张。这一段往事被揭开后,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了下来,恢复了常态,继续打听侍萍的坟的事情。等鲁侍萍告诉他当年侍萍没有死以后,他先是“惊愕”不已,此后便一直处于迷惑、深思的状态,等到鲁侍萍试探性地问他“想见一见她么”,他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赶紧回绝了。而当鲁侍萍再次不死心地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他敷衍地说:“好,你先下去吧。”至此,周朴园已经没什么心思追忆过去了,他只想把眼前这个知道太多底细的人打发走。最后,无法再控制自己感情的鲁侍萍用一句比一句更清楚表明她的真实身份的话,迫使周朴园确认她就是当年的“侍萍”,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全然地惊愕、困惑了。(3)周朴园是怎样看待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答:周朴园始终认为鲁侍萍来者不善,对他有威胁,因此,他一直将她视为“谈判”对手,想方设法把她可能造成的危险永远化解掉。一开始他觉得鲁侍萍是受人指使来到这里敲诈他的,随后从侍萍的话中他知道并没有人指使她之后,他又坚信侍萍自己想要经济补偿,即使侍萍痛心地让他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还是放心不下,唯恐鲁家的人会借机敲诈他。总之,周朴园一直从现实利害的角度来揣想鲁侍萍来到周公馆的意图,因为他害怕自己因此而遭受经济损失,更害怕自己名誉上受损伤,家庭的“安定”秩序被破坏。(4)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答: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5)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答:在和鲁大海的正面冲突中,开始时周朴园因为稳操胜券,因此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保持着冷静,不轻易动怒,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这时他很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气度深沉的“绅士”。在鲁大海毫无顾忌地揭穿他犯下的见不得人的罪恶时,他恼羞成怒,不容鲁大海把话说完,厉声喝止他,并让他出去。他这种表现反而让人相信鲁大海所说的话是真实的,周朴园大赚昧心钱、丧尽天良的更为可怕的一面暴露无遗。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顾念父子之情,可见在周朴园心里最重要的是现实利害关系。(6)课文结尾处写周萍动手打鲁大海,目睹这个场面,侍萍有什么样的反应?她由“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到此时对周萍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答:眼看着鲁大海挨了打,鲁侍萍又伤心,又愤怒,她重复鲁大海的话骂道:“这真是一群强盗!”这句话里包含着她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是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包括周萍在内的为富不仁者的痛骂。对于周萍动手打人,她完全始料未及,因此更受刺激,她要责问他,可母爱天性让她一开口成了“你是萍,……”,下面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同样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最后她“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复杂的情绪: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而不能泯灭的母子之情又在她心里激荡。(7)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答:“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2.结构图解3.写法赏析
(1)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在课文中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雷雨》的语言艺术,对于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2)人物对话中潜台词含义丰富
巴金曾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雷雨》的可读性固然由于其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鲜明等诸种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对话中潜台词具有极其丰富的含义。剧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且又十分深沉、含蓄,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去体味那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一步去想象,去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台词所包含的实质性的内容。(3)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矛盾和过去的戏剧矛盾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鲁大海则代表罢工工人来周家与周朴园谈判。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的家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起相遇,周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又充分表现了周鲁两家的矛盾,即劳资双方的阶级对立。这样就由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使剧作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4)精当的舞台说明
例如,课文开头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从而感染了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了压抑感。又如,关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的动作说明,“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而这一动作,又自然地勾起了周朴园对梅姑娘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衣着、表情等方面的说明,也都更好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性格,是整个剧本不可缺少的部分。4.文体常识
话剧指以________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话性等特点。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对话 舞台性 直观性 综合性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ué) 伺候(shì) 推诿(wěi)
B.涔涔(chén) 沉吟(yín) 郁热(yù)
C.谛(tí)听 离间(jiàn) 樟木(zhāng)
D.缜密(zhěn) 固执(zhí) 弥补(mí)解析:A.伺(cì)候,B.涔涔(cén),C.谛(dì)听。
答案:D3.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述明确的一项是( )
A.怀念和绝情,貌似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对立的统一,形成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心理。
B.他并不是从侍萍的利益出发而谴责自己,而是从自我需要出发产生的赎罪活动。
C.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真实并不等于道德的善,何况周朴园的怀念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
D.随着周家的毁灭,观众认清了周朴园的伪善及其造成的深重罪孽,这个封建家长及其所代表的旧道德。解析:A项“周朴园对待侍萍感情的心理”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B项后分句与前分句的主谓“他?是……?活动”搭配不当,D项缺少连词。
答案:C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课件38张PPT。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经典台词
(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鉴赏:第一段出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是莎翁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现在引申为在面临问题,两难情况下的犹豫彷徨状态!第二段话,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在赞颂人,讴歌人性。但是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不能体现莎士比亚的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人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杰作。讴歌人,赞颂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从未偏离的核心思想,这在这里得到了再次的体现。莎士比亚,欧洲________时期________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其主要成就是戏剧。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__________________》《哈姆莱特》《奥赛罗》《________》,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________》《仲夏夜之梦》等,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 英国 《李尔王》 《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匍匐________ 暴虐________ 棕榈________ 轻蔑________
怪诞________ 忏悔________ 踌躇________ 迷惘________
延宕________ 虔敬________ 紊乱________ 嫁奁________
陨落________戕害________ 枭雄________国玺________
篡夺________嗣位________ 蟊贼________吮吸________
碉堡________舵手________ 昭告________混淆________匍pú 虐nüè 榈lǘ 蔑miè 诞dàn 忏chàn 躇chú 惘wǎn?宕dànɡ 虔qián 紊wěn 奁lián 陨yǔn 戕qiān枭xiāo 玺xǐ 篡cuàn 嗣sì 蟊máo 吮shǔn 碉diāo 舵duò 昭zhāo 淆xiáo不自量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文缛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人牙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无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之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傀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觊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自量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
繁文缛节:烦琐而多余的礼节。也指烦琐而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作自己的话。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1)置疑·质疑
辨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①现在所要说的只是个人读《克罗齐》所遇到的一些疑难,分条陈述,聊当________。
②他在那种特殊情况下,那样做是无可______的。质疑置疑(2)有失·失之
辨析:“有失”和“失之”都有一个“失”字,“有失”的“失”是当“失掉”“失去”解释;“失之”的“失”有两个意思,一是“差错”“错过”,如“失之毫厘”即“差错在于毫厘”,二是“缺陷”“欠缺”。“有失”后面所接词语一般是褒义的,如“公平、公允、慎重、稳重、稳妥、斯文、体面、风度、检点、缜密、完美”等;“失之”后面所接词语一般是贬义的。
①这样做________公平。
②您如此看待一个人________偏颇。有失失之(3)沟通·勾通
辨析:“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中性词。“勾通”是贬义词,暗中串通。
①有些人确定是观音坡白天里出鬼,那里死过几个灾民。还有些人以为是罗家的佃户________了外来的土匪。
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总是比较容易________。勾通沟通(4)预定·预订
辨析:“预订”是指预先订购,“预定”指预先决定、制定。
①读者请于十二月三十日前向当地新华书店我社特约书店办理________。
②按___________计划,由侦察排长和一个侦察员事先在无名山后选择好潜伏地点,然后在这个小村里等候他们。预定预订(1)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3)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4)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被表面的装饰所欺骗。(1)《哈姆莱特》全剧是以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________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
(2)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写哈姆莱特对________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1)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雷欧提斯
(2)哈姆莱特逃回丹麦 奥斯里克(3)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比剑有三个回合的重要情节。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________,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________取胜。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________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3)雷欧提斯 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1.问题导读
(1)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安排这些悬念迭生的情节有什么好处?答: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使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2)在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决斗中,国王克劳狄斯安排了哪些阴谋,最终结果如何?答:国王克劳狄斯准备借雷欧提斯的手杀死哈姆莱特;国王还准备了毒酒让哈姆莱特服毒而死。最终王后误喝了毒酒而死,哈姆莱特中了雷欧提斯的毒剑,并将毒剑夺过来刺杀了雷欧提斯和国王,最后自己也中毒身亡。(3)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答: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4)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表现了他草率、冒失,而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从课文里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滑,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卤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5)节选部分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答: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6)你是如何理解《哈姆莱特》悲剧性的? 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通过哈姆莱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2.结构图解3.写法赏析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充分体现。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见解。他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他还强调艺术表现“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既不能过分,也不能懈怠。这些先进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点,不仅为莎士比亚本人所竭力遵循,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很强的借鉴价值。(2)结构的复杂和情节的生动。
剧本的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丹麦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丹麦与挪威、英国的外交往来,丹麦朝廷对德国威登堡(人文主义中心)的态度;哈姆莱特的家庭关系,波洛涅斯的家庭关系,以及这两家之间的冲突;对剧情的转折起重大作用的戏中戏和比剑的安排;哈姆莱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所有这一切的剧情结构和人物关系都被莎士比亚巧妙地安排在这一悲剧里,不仅增强了剧本的现实性,更为剧中众多人物展示其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空间环境。(3)大量的人物独白。
尤其是在刻画哈姆莱特这一中心形象时,为了把他塑造成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为了更好展现他的内心矛盾和性格发展过程,莎士比亚大大发挥了独白的作用。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是莎士比亚所有剧本中独白最多的一个。这些独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通过这些独白,我们不仅把握了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也把握了剧情展开的线索。这些独白本身也是优秀的诗篇。如果删除了这些独白,剧本无疑将大为逊色。(4)人物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在这里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物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哈姆莱特的直截了当,波洛涅斯的咬文嚼字,奥斯里克的矫情迂腐,掘墓人的俗俚简洁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人物所特有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而同一个哈姆莱特针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也在不断变化着语言,有时是一针见血的褒贬,有时是晦涩难懂的疯话,有时是温情脉脉的表白,有时又是粗俗不堪的市井俚语。哈姆莱特的独白也同样具有多样性,时而诗体,时而散文,诗体意味着庄重与典雅,散文意味着诙谐与粗俗。作者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画。4.文体常识
戏剧是一种________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离不开________,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舞剧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________;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正剧。综合 戏剧冲突 人物语言(即台词) 舞台说明 话剧
歌剧 多幕剧 悲剧 喜剧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吮吸(shǔn) 砧石(zhēn) 蟊贼(máo) 颈部(jǐn)
B.哀恸(tòng) 憎恶(zèng) 害臊(sào) 妆奁(lián)
C.傀儡(kuǐ) 觊觎(jì) 酣睡(hān) 着想(zhuó)
D.暂时(zàn) 紊乱(wěn) 横祸(hèng) 陨落(yǔn)解析:憎恶zēng。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解析:A项芝兰玉树:指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不能用于修饰人的外貌。?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使用正确。?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这里望文生义,误用为两人合力制服惯偷,宜用“合力”。D项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丈夫死了终身不得再嫁。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此处望文生义,宜用“始终如一”。
答案: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