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二 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课标要求】 一、课标内容要求 1.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2.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二、学业要求 1.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 2.喜欢阅读故事,并与他人讨论。
【教材分析】 一、明确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主题是“革命先辈”。课文《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朱德的扁担》借助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词语,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本单元的课文有鲜明的主题教育意义,讲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对于主题教育意义的把握,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第二,可以适当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但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把握好适切度,切忌补充太多、太深。 第三,要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理解的困难。如,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形成一定的认知;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了解故事内容。
【学情分析】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拓展性目标:我能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重点) 2.挑战性目标:我能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重难点)
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错题集锦】
学生“学” (“六学”: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 教师“导” ( “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朱德同志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他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导学 1.我能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2.我能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通过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了朱德。本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形象,朗读故事。
自学 1.第1自然段 (1)朗读首句“……会师了”,语气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2)朗读末句“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画线部分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2.第2自然段 (1)结合井冈山地势险要的图片朗读,体会山路之长、山势之险,重点强调“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以突出下山挑粮的重重困难。 (2)末句“可是”表转折,略作停顿,以突出后边的“每次、都争着去”,表现战土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3.第3自然段 (1)两个“一块儿”表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第一句概写,第二句具体介绍,两句话紧密关联,朗读要语气连贯。 (2)第三句“白天、晚上、整夜整夜”要重读,以突显朱德同志夜以继日、万分辛苦,强调朱德同志晚上也得不到休息。 (3)第五句“不料”后面略作停顿,读出“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4.第4自然段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朗读此句时画线词语略突出,表现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1.第1自然段两句话的语气有所不同。 2.第2自然段,“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词语表现了挑粮路远难走,困难重重,但是战土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还“争”着去。 3.第4自然段,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因而,战士们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互学 1.阅读背景资料。 2.思考: (1)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 (2)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 1.适当交代当时的背景情况: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作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当时环境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及朱德同志的身份,想象他夜以继日地辛劳工作,白天去挑粮,走的是又高又陡、非常难走的山路,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思考战略,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进而理解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
评学 1.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2.选一选,连一连。 挑着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3.推荐阅读朱德同志的其他一些故事,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体会他们为革命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1.联系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体会朱德同志工作异常辛劳;再联系朱德同志内心想法,表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观察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再出示第二题进行搭配练习。自由练习说一组动宾短语,如“打着雨伞、戴着草帽、穿着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