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06: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1月份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韩愈的师道思想对宋代以后儒学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儒家师道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钱穆就提出:“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这一运动,应该远潮到唐代之韩
愈。”韩愈提出和坚守的“为师之道”是在“耻师”的社会风气、缺乏足够的外部引导与约束的条件
下的自我道德建设,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使命与道德担当。考诸韩愈的师道思想,在强调“以德
育德”的当下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韩愈所谓的“道”是相对于佛老而言的儒家之道,韩愈所谓的“师”则是相对于经师而言的传
道之师。由是,“道”与“师”在此形成同构关系:一方面,“道需要通过儒师的论说传述,才能得以
绵延不绝”(陆敏珍),教师成为道统传承的保证:另一方面,儒师需要维护“道”的神圣性,以保证
社会身份的尊崇,儒学成为教师地位的背书。显然,“句读之师”不能承担起这样一种“师”“道”
同构的重任,因此韩愈在重塑“师道”传统的过程中,赋予了救师更为深刻的“为师之道”。
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
《师说》开篇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要自觉地把“传道”
作为自身的文化使命和道德责任,将儒家的圣王之道传承下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除了有社
会动荡的客观因素外,也因儒家学者在“家法师守”的过程中忽视对儒家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创
新。这样的人在韩愈看来,不过是“经师”,远远称不上“人师”。中国教育传统强调的“以文化
人”,关键在于化,而不在于文。具体而言,“文”就是“古文、六艺经传”这些承载“道”的“业”,而
非“道”本身。换言之,文是教育的载体,而不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受
业”,将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文化知识视为教育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人之为人
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韩愈对“师道”的重塑,乃是树立起教师作为社会道德担纲者和传承者
的身份地位,“师道尊严”无疑建立在对教师使命的高度张杨之上。
一方面,韩愈的师道思想为教师树立了道德身份,教师要以道自任。韩愈在儒家哲学上创
【高一年级11月份月考·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