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沙尘暴和大雾的危害及其防治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沙尘暴和大雾的危害及其防治 (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19 12: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沙尘暴和大雾 的危害及其防治 沙 尘 暴2015年3月31日 青海 格尔木2014年7月15日 美国 凤凰城迪拜一、沙尘天气概念: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成因: 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是引发沙尘暴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后两者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而前者则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危害:(分为风和沙两个部分)
一,风:
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
⑵刮蚀地皮: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
二,沙
⑶危害主要是沙埋但最重要的是:
⑴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⑵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
⑷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防治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大 雾雾都:英国伦敦、英国爱丁堡、中国重庆、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土耳其安卡拉是全球著名的六大雾都大雾的概念: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当事人的水平能间距离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
英国-伦敦英国 -爱丁堡中国-重庆日本-东京美国 旧金山土耳其- 安卡拉大雾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成因:(产生雾一般有三个条件)
一、低空湿度大,空气接近饱和。
二、大气层结很稳定,风速小,风力也只有一二级,空气不产生对流。低空水汽漂浮在这一地区,不往周围扩散。
三、需要在冷却作用下进行。危害:1.它还能对输电线路和露天电气设备的绝缘体造成变故,甚至酿成事故,危害人体健康
2现今科学家认为,雾的产生由于存在“逆温层”,大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向高空扩散,便只能滞留在近地面当雾滴消散后,污染物便全部进入空气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据科学家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这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呼吸道最为显著。因此人们不要在雾中行走,更不要在雾中健身。治理措施: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二、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三、加强钢铁、炼油等排放管理
四、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五、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工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