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8 21: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小明最近喜得一枚古铜币(如图),上写“五铢”二字。请你判断这枚古铜币最早出现的时期是在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起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设立的官职是
A.郡守 B.丞相 C.刺史 D.太尉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治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C.实行休养生息改策 D.汉代实行治铁官营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汉武帝时期,通过建立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禅让制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其共同作用是
A.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D.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侯国数量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汉武帝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措施是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罢黜百家 D.统铸五铢钱
二、简答题
(节选)大国治水·利国利民
材料一 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
(节选)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 2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秦以来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文化上危害最长远。
——摘编自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 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时期”的两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2) 材料二中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三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何不同?
(3) 通过本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i 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ii 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回答四点)
(2)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i 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ii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从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小明最近喜得一枚古铜币(如图),上写“五铢”二字。请你判断这枚古铜币最早出现的时期是在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小明最近喜得一枚古铜币,上写“五铢”二字为依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期货币可以私铸,政府对经济掌控的能力影响下降,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禁止民间铸钱和地方郡国铸钱,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掌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C 符合题意。故选:C。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当时所用的教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起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设立的官职是
A.郡守 B.丞相 C.刺史 D.太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起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设立的官职是刺史。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朝内的大臣与皇亲国戚。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 13 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故 C 符合题意;郡守、丞相、太尉与题干无关,故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所以 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治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C.实行休养生息改策 D.汉代实行治铁官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专营政策,依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代盐铁官营的政策可知,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D。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经济方面,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统一,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C、D 项说法片面,没有全面阐述汉武帝大一统的含义,故选 A。
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思想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称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在汉武帝时期,他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所以最早是汉武帝时期,由此分析可知 B 符合题意,故选 B。
汉武帝时期,通过建立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禅让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是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A 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B 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制度;D 项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焚书坑儒发生于秦始皇时期,A 选项错误。削减诸侯国数量并不是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B 选项错误。推行郡县制并非发生于汉武帝时期,亦不是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D 选项正确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其共同作用是
A.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D.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答案】C
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侯国数量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代盐铁官营的政策,可知汉朝实行冶铁官营。A 项实行冶铁官营,符合题意。B 项铁官代行地方政务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C 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D 项铁器成为官方专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C
【解析】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分析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所以 C 项符合题意;A 项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B 项是汉初采取的政策,排除;D 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
汉武帝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措施是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罢黜百家 D.统铸五铢钱
【答案】B
二、简答题
(节选)大国治水·利国利民
材料一 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
【答案】特点:工程多;分布密集;发挥重要作用;等。
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统治者高度重视;等。
【解析】第一小问,可以结合地图材料和文本材料从水利工程的数量、分布情况和作用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首先结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再结合汉武帝的统治,即汉武帝的一系列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中央政府有财力和物力去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从材料中还可以提取到汉武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节选)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 2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思想上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秦以来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文化上危害最长远。
——摘编自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 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时期”的两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答案】如:孔子,仁的思想;墨子,兼爱非攻。
【解析】“学术思想最灿烂”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2) 材料二中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三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何不同?
【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二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三主要强调它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解析】材料二中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材料二和三可以看出,两则材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个是消极评价一个是积极评价,材料二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三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 通过本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要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要客观地、辩证地全面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问题。要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要客观地、辩证地全面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i 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答案】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級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級中的杰出人物。
ii 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回答四点)
【答案】①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⑤修筑长城。⑥开凿灵渠等等。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
(2)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i 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或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指的是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相同,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ii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从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答案】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秦汉时期的思想专制。(答出从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两个方面)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中出现了活跃局面;秦汉时期对思想钳制,实行思想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