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 光现象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目录
CONTENTS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01
汽化和液化
02
熔化和凝固
03
升华和凝华
04
水循环
04
1
思维导图
2.1.1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通常所说的水是液态水,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种状态。
知识点回顾
不同状态的水
固态水(冰) 液态水 气态水(水蒸气)
1.1
2.物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知识点回顾
2.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图
3.温度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知识点回顾
2.1.1
东北的的冬天 火山喷发
冷
热
4.摄氏温度
(1)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知识点回顾
2.1.1
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把“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正确的读数是“37摄氏度”
5.温度计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或者酒精和煤油)和刻度。
(3)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知识点回顾
2.1.1
毛细管
玻璃泡
玻璃外壳
刻度
单位:℃
液柱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知识点回顾
2.1.1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体温计
(1)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2)体温计也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的结构: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
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
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
知识点回顾
2.1.1
8.体温计的使用
(1)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
(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离开人体以后温度会下降,这样水银以弯曲的管子为界(因为弯曲的管子很细,比其它地方细,管子冷却最快,收缩最快,就断开了)分开,温度下降,两边的水银向两边收缩而使水银柱断开,这样使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退回到玻璃泡内,所以即使离开人体,体温计显示的还是人体的温度,这样体温计才可以离开人体而读数!
知识点回顾
2.1.1
很细且弯
曲的缩口
1.2
典例一:(2023秋 蒙阴县期中)下列对温度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临沂冬天室外的平均温度约为﹣35℃
B.沸水的温度一定为100℃
C.房间舒适的温度约为35℃
D.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D
典例精讲
2.1.2
1.2
典例二 :(2023秋 昌黎县期中)下列四个选项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
典例精讲
2.1.2
1.2
典例三 :(2023秋 淮安期中)如图是小科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后塞住瓶口,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分别将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发现小瓶放在热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向 移动。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将液体换为热胀冷缩明显 (好/差)的液体。
右
典例精讲
2.1.2
好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吸热。
知识点回顾
2.2.1
2.蒸发
(1)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知识点回顾
2.2.1
水蒸发
3、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知识点回顾
2.2.1
水的沸腾
4、水沸腾的特点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特点: ①沸腾前,气泡上升体积变小。 ②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变大 。
知识点回顾
2.2.1
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特点
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像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知识点回顾
2.2.1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化现象且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达到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气压的大小
6、液化
(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液化放热。
知识点回顾
2.2.1
液化石油气
典例一:(2023秋 高新区校级期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季家中用的加湿器,喷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
典例精讲
2.2.2
典例二:(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期中)在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一些酒精,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一直降低
C
典例精讲
2.2.2
典例三:(2023秋 海口期中)某中学物理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2)如图乙,这是水 (选填“沸腾时”或“沸腾前”)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3)如图丙,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但 。
94
典例精讲
2.2.2
沸腾时
温度保持不变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知识点回顾
2.3.1
2.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知识点回顾
2.3.1
海波(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石蜡(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1)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晶体凝固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5)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6)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7)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知识点回顾
2.3.1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图
知识点回顾
2.3.1
AB段:固态,物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BC段:吸热温度不变(固、液混合态)CD段: 液态,物质吸热温度继续上升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1)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非晶体凝固时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知识点回顾
2.3.1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典例一:(2023秋 濮阳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加热熔化时的图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
B.这是晶体熔化的过程
C.该物质的熔点是80℃
D.该物质在B点时处于液态
B
典例精讲
2.3.2
典例二:(2023秋 武汉期中)将﹣2℃的冰与0℃的水投入保温杯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A
典例精讲
2.3.2
典例三:(2023秋 无棣县期中)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典例精讲
2.3.2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该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
(2)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 (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
(4)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 态,冰熔化经历了 min。
(5)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持续加热,得到丙图中的DE段。对应这段时间,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处于沸腾状态。
自下而上
典例精讲
2.3.2
小
22
液
4
不能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知识点回顾
2.4.1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升华、结冰衣服也干了、干冰升华吸热、樟脑片消失、用久的钨丝灯变黑。
(2)生活中常见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知识点回顾
2.4.1
雾凇
灯泡发黑
干冰升华
升华现象
凝华现象
典例一:(2023秋 姜堰区期中)杭州亚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B
典例精讲
2.4.2
典例二:(2023秋 大冶市期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坎儿井输水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A
典例精讲
2.4.2
五、水循环
1、水的三态变化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知识点回顾
2.5.1
2、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1)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土地沙化,河水污染,河流干涸等。
①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而报废的海河老桥的桥墩;②被污染的河流。
(2)水资源保护
①认识世界水情。充分认识全球水资源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与紧迫形势。
②认知水的价值。深化自身对水的知识的认知,逐渐构建水友好的价值观。
③做好宣传工作。主动积极担当节水宣传工作,普及节水知识,培育社会节水意识。
④践行节水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水生活,切实做到“珍惜水,爱护水”。
知识点回顾
2.5.1
典例一:(2023秋 秦淮区期中)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A
典例精讲
2.5.2
典例二:(2023秋 苏州期中)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在循环中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大海
B
典例精讲
2.5.2
第三章 光现象
目录
CONTENTS
光的色彩 颜色
01
人眼看不见的光
02
光的直线传播
03
平面镜
04
光的反射
04
1
思维导图
2.1.1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光源
(1)光源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知识点回顾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1.1
2.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知识点回顾
2.1.1
3.光的三原色
(1)光的三原色: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2)颜料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强弱混合,可以产生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变化。
知识点回顾
2.1.1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比如红光照在黑色的物体上应该呈现黑色。
知识点回顾
2.1.1
1.2
典例一:(2023秋 铜山区期中)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能看到的图像是( )
A.红黄蓝圆斑 B.红绿蓝圆斑
C.红绿蓝三角 D.红绿蓝条纹
D
典例精讲
2.1.2
1.2
典例二 :(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期中)青少年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演员们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只有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 )
A.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
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
D.上衣为黑色,裙子为红色
B
典例精讲
2.1.2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1)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2)红外线作用:①有热效应;②穿透云雾的能力强;③治疗作用。
知识点回顾
2.2.1
2.紫外线
(1)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2)紫外线应用方面如下:①化学:涂料固化,颜料固化;②生物学:紫外线灭菌,诱杀蚊虫③仪器分析:矿石,药物,食品分析④人体保健照射,光触酶(二氧化钛)
知识点回顾
2.2.1
典例一:(2023秋 周村区期中)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实验表明,有些光人眼是看不见的。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
C.只有太阳能辐射红外线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A
典例精讲
2.2.2
典例二:(2023秋 锡山区期中)小明生病住院时,观察了医生和护士在救助病人时采取的措施和使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护士用的额温枪利用了紫外线的特点
B.水银体温计在使用前应该用沸水消毒
C.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声,说明固体能传声
D.护士在高烧病人的额头上擦拭酒精,说明酒精升华吸热
C
典例精讲
2.2.2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也不是速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知识点回顾
2.3.1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知识点回顾
2.3.1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知识点回顾
2.3.1
日食
月食
知识点回顾
2.3.1
(4)小孔成像
①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①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典例一:(2023秋 滨海县期中)下列情景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形影不离 B.坐井观天 C.遮天蔽日 D.镜花水月
D
典例精讲
2.3.2
典例二:(2023秋 温江区校级期中)沙画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下列光现象与沙画的光学原理不相同的是( )
A.太阳光透过树荫形成的“圆形亮斑” B.九眼桥桥的“倒影”
C.日食,月食的形成 D.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
B
典例三:(2023 抚松县模拟)在图甲中的光屏M上画出蜡烛AB经小孔所成的像A'B'。
典例精讲
2.3.2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总结: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知识点回顾
2.4.1
2、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图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2)平面镜成像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3)实像和虚像:
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②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4)平面镜成像作图步骤 ①做垂线; ②画垂足; ③量等距; ④画像点。
知识点回顾
2.4.1
3、球面镜:凸面镜与凹面镜
(1)凸面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2)凹面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知识点回顾
2.4.1
凸面镜扩大视野
凹面镜作太阳灶
典例一:(2023秋 曹县期中)万亩荷风风景区,盛夏时节十里荷花香。如图所示,1.2m深的荷花池内,一朵荷花立于水面0.5m处,荷花在水中的像( )
A.是与荷花大小相等的实像
B.是比荷花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7m深处
D.与荷花相距1.0m
D
典例精讲
2.4.2
典例二:(2023秋 南安市期中)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如图,在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前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将一颗棋子“馬”按箭头方向移动,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其移动的路径是( )
A.从“4”到“1”
B.从“1”到“4”
C.从“2”到“3”
D.从“3”到“2”
C
典例精讲
2.4.2
典例三:(2023秋 牡丹区期中)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行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蜡烛A通过玻璃板反射形成的像是 像。若在玻璃板后面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确定像的位置
典例精讲
2.4.2
相同
虚
仍能
五、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知识点回顾
2.5.1
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两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知识点回顾
2.5.1
3、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①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②条件:反射面 平滑。③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①定义:射到物体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②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③应用: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知识点回顾
2.5.1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典例一:(2022秋 临邑县期末)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B
典例精讲
2.5.2
典例二 :(2023秋 洪洞县期中)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B.雨后彩虹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D.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
D
典例三:(2023秋 松江区期中)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度数。
典例精讲
2.5.2
3
1.(2023秋 桂平市期中)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A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3
2.(2023 大丰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
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
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D
3
3.(2023秋 姜堰区期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刚洗完澡,戴着眼镜从浴室出来,眼镜上会出现“水雾”而模糊不清
B.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水在低于100℃时也可能会沸腾
C.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的时候,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堆在外面的雪人即使在0℃以下也会逐渐变小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A
3
4.(2023秋 洪洞县期中)夏夜,萤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D
3
5.(2023秋 昌黎县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吸收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升高
0℃
晶体
3
6.(2023秋 科左中旗期中)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A′B′。(保留作图痕迹)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3
7.(2023秋 蒙城县期中)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AO,并找到反射光线OB,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实验中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沿B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课堂巩固提升训练
等于
得到普遍规律
在
可逆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