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70 分)
北京时间 2020 年 6 月 21 日 05:43 迎来我国 2020 年的夏至,下图示意夏至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 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最接近( ) A.(23°26’N,34°15’E) B.(23°26’S,34°15’E) C.(23°26’N,145°45’W) D.(23°26’S,145°45’W)
下列关于夏至日当天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正午太阳高度丙>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安徽南部丘陵山区的一栋传统民居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前阳台正对着的方位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4.图示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 B.3 月
C.7 月 D.9 月
下图是中心点为南极点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11 月 16 日,非阴影部分为 11
月 17 日。读图,完成线面小题。
5.图中经线 SB 的经度为( )
A.0° B.90°E C.180° D.135°W
6.北京时间为( )
A.16 日 8 时 B.17 日 8 时
C.16 日 20 时 D.17 日 20 时
赛尔山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海拔 2500 多千米,其山顶是广阔的高山草原,草原上散布着大量排列不规则,形如卧牛的巨石(一种特殊的灰黑色花岗岩,岩性较一般花岗岩脆弱),当地人称为“牛石头草原”。草原的中央孤立存在着一座红色花岗岩山体(与草原巨石的岩石成岩时期相同),像是从草原上突然"长"出来一样。下图为“牛石头草原”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巨石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冰川侵蚀—冰川堆积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冰川堆积
红色山体孤立存在于草原中央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强烈 B.风化作用缓慢 C.山体岩性坚硬 D.流水侵蚀较弱
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 a-b-c 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10.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推断该地位置和河流流向( )
A.该地位于 38°34′N,129°E,河流自西向东流B.该地位于华北平原,河流自东向西流
C.该地位于 48°34′N,132°E,河流自北向南流D.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自西向东流
12.图中地理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沉积—挤压断裂—地壳抬升—持续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B.沉积—挤压断裂—持续抬升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
C.沉积—挤压—拉张断裂—地壳抬升—稳定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D.沉积—拉张断裂—地壳抬升—稳定风化侵蚀—堆积—岩浆侵入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黑烟囱”所在地形是( )
A.海岭 B.海沟 C.海岛 D.海盆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
A.航运和泄洪 B.水质改善
C.发电和航运 D.鱼类生产
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关系可能为( )
A.凹岸为浅滩 B.凸岸为深潭
C.凸岸多沙洲 D.凹岸多沙滩17.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
A.水流速度减缓 B.河道摆动空间减少C.河道形态标准化 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回答成下列各题。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B.降水少,风力大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下图示意某一天气系统即将经过济南,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下列对该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暖气团势力强,所以暖气团在冷气团上方 B.若济南在①位置,天气晴朗,气压较高 C.济南将要经历大风雨雪天气
D.若济南在③位置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
右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济南气压、气温变化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 ④① D.③②
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的位置关系是A.高压位于冷锋西北
低压位于高压东南C.暖锋位于冷锋西南D.低压包含冷锋暖锋
25.P 点未来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
①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降低
②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③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
④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四地位置最靠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图中四地终年降水稀少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是地理课上某同学绘制的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其他同学纷纷指出该图存在错误,但地理老师看后认为没有错误,但是图中却缺少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缺少的信息是( )
A.季节 B.纬度 C.指向标 D.比例尺29.在图中气压带和甲风带交替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两季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下图为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我国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D.阿尔卑斯山雪线位置较高31.下列关于①②大气活动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在北半球夏季时势力强盛 B.②中心气流的方向为顺时针辐合C.①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②的强弱会影响我国夏季风进退
下图为“加拿大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差 D.气流运动33.与温尼伯相比,温哥华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拔高度 D.植被覆盖
阿留申群岛属于火山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群岛风速大、降水多、四季温差小。每年 1 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气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阿留申群岛上草甸、苔藓丛生,几乎无树木分布,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 B.西风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C.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D.气温低,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之后的一个月内( )
A.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稀少 B.成都在午后常出现暴雨天气C.印度半岛沿岸盛行东北风 D.天山牧民在高海拔草场放牧
第Ⅱ卷(选择题,共 3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多奇峰峭壁。地质史上庐山曾经历过 4 次冰期,形成了一系列
冰蚀地貌景观。庐山脚下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东岸甲地(见图)附近就有 20 多万亩沙丘,有“天漠”之称。下图为庐山、鄱阳湖区域图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说出庐山的地貌名称,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 分)
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多奇峰峭壁的原因。(4 分)
分析鄱阳湖东岸甲地“天漠”的成因。(5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3 分)
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4 分)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3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越南(下图)是一个狭长形国家,自南向北受冬、夏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图中甲、乙示意不同时期的风向。
(1)分析季风甲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对①② 两地夏季降水的影响。(4 分)
(2)夏季到越南沿海地区旅游的中国游客发现当地白天并不是特别炎热,请分析原因。(4 分)金牛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1-5:CDBCC 6-10:BDCAC 11-15:DADAA 16-20:CADBB
21-25:CDCBC 26-30:DACCA 31-35:CDBDC
36.(1)断块山。形成过程: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形成断层,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中间岩块上升而形成庐山。
(2)庐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多次冰期,冰川对山体侵蚀作用强烈;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充沛,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而形成了奇峰峭壁。
(3)湖区周围多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雨季多暴雨,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内沙滩裸露;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成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
37.(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38.(1)原因: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①地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②地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2)海水热容量大,海水对沿海地区温度具有调节作用,大气增温慢,温度较低;沿海地区白天盛行海风,凉爽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