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05: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论语》中关于“君子 ”的论述,进而理解儒家中“君子人格 ”的内涵。 2. 对比《论语》中有关“君子 ”与“小人 ”的章句,探究成为君子的途径,以砥砺自我 人格。 3. 完成微写作《君子赞》,以此思考君子文化之于中国历史及现实的意义。 教学重点: 梳理《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部分章句,深化对“君子人格 ”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论语》探究如何才能成为君子。
教学过程
教 环节一:理解“君子 ”概念的变化。 “君子 ”一词,在《论语》 中出现了 107 次,其中出自孔子本人之口的就 有 84 次。孔子之学就是“君子之学 ”。 “君子 ”最早指社会地位高的人,包括诸侯、大夫及没有职位的贵族男子。 据《论语·先进》记载:子曰: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里透露了一个历史事实:在孔子办学初期,跟从他学 习的实际上是那些并没有天生具有“君子 ”地位的郊野平民;只是到后来,孔子 名气大了,那些天生具有“君子 ”地位的贵族子弟们,才投到孔子门下。而孔子 本人是“有教无类 ”,他的理想就是,既要使“有其德者有其位 ”,也要使“有 其位者有其德 ”。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前者。 【学习任务一】 翻译下面的章句,并提炼出孔子所谈“君子 ”的标准。 子路问君子。子 曰:“修己以敬。 ”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
1
时间 学 环 节 一 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 诸? ”(《宪问》) 敬:敬爱(礼在外,敬其内心——钱穆) 安:使……安乐 其:大概 病:苦其不足 【翻译】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在上位的君子。孔子说: “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 ” 子路说: “像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 “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 ”子路 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 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 【教师解说】 何为在上位的君子?孔子提出的三个由低到高的标准是:修身,敬爱他人; 修身,使他人安乐;修身,使百姓安乐。这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 经世致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必须具备“ 尚德 ”的品格,做到“德位一致 ”,这 就是孔子界定的新型“君子 ”。孔子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赋予了“君子 ”。“君 子 ”就由原来的可世袭的高地位,演变为必须由自己修炼才可达到的崇高境界。 正如萧公权先生指出: “(君子) 旧义倾向于就位以修德,孔子则侧重修德以取 位。 ” 君子文化不仅是儒教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 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 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 ”转化而来的“为圣 ”——“ 以礼义之文,化成 天下 ”的“为仁 ”。这种形式的“为仁 ”所达到的“成人 ”——“天下归仁 ”, 既是“为仁 ”者体现其臻于“ 内圣 ”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 ”者体现其臻于“外 王 ”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 ”“勇 ”兼 备的文明人。 在《论语》中,“君子 ”更多的是指道德品性高的仁人。于是,“君子 ”内 在的高贵性成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导向,直至今天。
时间 教学环节二 环节二:思考如何成为君子。 【学习任务二】 1.从下列章句中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 ”(《学而》)
2.子曰:“君子 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
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饰,浮夸。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解说: “质 ”与“文 ”同等重要,孔子强调表里如一,也就是君子应该是内 在品质与外在修饰统一的人。 【类篇联系】 2. 翻译下列章句,并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卫
2
灵公 15-18》) 翻译: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 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 ☆子曰: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里仁》) 翻译:孔子说: “一个君子,常想说话迟钝些,而做事勤捷些。 ” ◎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 君子成德之方。(钱穆) (
先行
)☆子贡问君子 。 子曰: 其言, 而后从之 。( 《为政》) 翻译: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先生说: “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 做的说。 ” ☆孔子曰: “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 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 ”( 《季氏篇 16-7》) 翻译:孔子说: “君子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宁定,当戒在好色上。壮 年时,血气正刚强,当戒在好斗上。年老了,血气已衰,当戒在好贪求得上。 ” 血气:人之生理之随时有变者。戒犹孟子所谓持志。孟子曰:“志者气之帅 ”, 谓以心理统率生理。君子终生有所戒,则其血气无时不为志所率。后人言志,多 指有为,不知有戒,是亦失之。(钱穆) ☆孔子 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 小人不知天命而 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 ” ( 《季氏篇 16-8》) 翻译:孔子说:君子忧三项敬畏:一敬畏天命(天命在人事之外,非人事所 能支配,而又不可知,故当心存敬畏),一敬畏在高位的人(大人临众人之上, 为众人祸福所系,亦菲我力所能左右,故不可不心存敬畏),一敬畏圣人之言(圣 人之言义旨深远,非我知力所及,故当心存敬畏) 。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畏了, 对大人只求亲狎(狎:惯忽义。 因惯见而轻视之。初则逢迎,终乃犯上,更无严 惮心),对圣人言则多加戏侮(侮:戏侮义。圣言深远,小人不知,又无忌惮)。”
三戒在事,三畏在心。于事有所戒,斯于心有所畏。畏者,戒之至而亦慧之深。
☆孔子曰: “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 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 ”( 《季氏篇 16-10》) 翻译:孔子说: “君子有九样的思:当其视,思欲明;当其听,思欲聪;其 色思欲温,其貌思欲恭;有言思必恭,临事思必敬;遇疑思如何问,忿心起,宜 思患难在前。见有可得,宜思义之当否。 ” 【教师解说】 ☆孔子强调君子有“三戒 ”,是强调通过自身修养,不断制约人的自然属性。 而孔子说“九思 ”则是强调一个人对自己的所见、所听、所言、所做、所疑、所 怒、所得及示人的脸色、容貌若能及时反思,就一定是一位君子了。 ☆君子的形象这种外向型的表现一定有其内向型的本性与其相对,君子的形 象是君子仁德的外在表现,是君子思的结果,是君子主动反省的意识和自我批判 精神的外在体现。君子要做到三戒九思,这“三戒 ”、“九思 ”与“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功夫,君子在独 处的时候也要遵守“礼 ”,反躬自省,无所愧疚而无忧无惧。
3
3. 联系现实,思考如何理解“君子不器 ”? 子曰: “君子不器 。 ”( 《为政 2-12》) ◎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谓专家之学者近之。不器非谓无用,乃 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钱穆) ( “君子不器 ”讲的是君子不应成为专才和通才,一切智识与学问之背后, 必须有一如人类生命活的存在。否则智识仅如登记上账簿,学问只求训练成机械。 君子应有高远的目标,成为道德楷模,用仁德感化人。) 4.如何成为君子,写下你的感悟吧。 我的感悟是:
时 间 10 分 教学环节三 环节三:对比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论语》里有 19 次“君子 ”和“小人 ”同时出现。 【学习任务三】 查找《论语》 中关于“君子 ”与“小人 ”对比的章句,翻译章句后,创制个 性化的图表来展示二者的区别。 子曰: “君子周 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 ”( 《为政 2-14》) 周:团结,合群 比:勾结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 ”《里仁 4-11》 怀:思念 土:乡土 刑:刑罚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 《里仁》) 喻:知晓,明白。 此章可以与“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参看。 君子上达德义,小人下达财利。 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 戚 。 ”( 《述而 7-37》) 坦:平。荡荡:宽广。戚戚:忧愁烦恼的样子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子路 13-23》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孔子说: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 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 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 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 ” ( 《卫灵公》) 孔子说: “君子固有穷时,但小人穷时,就放滥横行了。 ” 子曰: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 ” 《卫灵公 15-21》 翻译:孔子说:“君子对己严待人宽,小人责人严对己宽。 ” 子曰: ”君子成人之 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 《颜渊 12-16》 成:鼓励以助成。因为存心有厚薄,所以表现就会有善恶之分。 解释成语: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教师总结】
4
☆子曰: “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 《宪问》) ☆子曰: “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 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 ”( 《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 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 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 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里仁》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我的设计是:
时间 教 学 环 节 四 环节四:微写作——用抒情性文字完成“君子赞 ”。 【学习任务四】 以“君子赞 ”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20—200 字。 【佳作示例】 水龙吟 君子赞 张兰心 出淤泥而不染,端的是谦谦君子。芝兰玉树,心素似菊,人淡如斯。言行谦 逊,温和有礼,守诺重誓。仁义礼智信,其能皆通,是为君子风姿。 平生泰然处之,君子之交心为赤。见多识广,满腹经纶,博闻强识。志向高 洁,品行俱佳,不改正直。故从古至今,为君子者,人杰如是。 君子赞 许云宗 不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语,语必有理。 不虚行,行必有正;不苟求,求必有义。 博学审问,明辨慎思;格物明理,笃行致知。 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不耻下问,三人可师。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仁义理智,公私义利;志士仁人,知行合一。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坚而不弃。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彼君子兮,修己以安人兮;彼君子兮,人皆仰之兮。 君子赞 曾正 高山苍苍,江水泱泱 所谓君子,岁寒三友 松柏风度,梅竹情操 银装素裹,何处求芳草 傲然挺拔,青青复矫矫
5
抖擞精神,怎惧它,晚来风急 中通外直,虚内以待人 劲节挺拔,明志而自省 心如止水,又何妨,烈火焚烧 凌寒时节,独领风骚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高洁孤傲,只等那,风起雨后 高山苍苍,江水泱泱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五 环节五:布置作业。 1.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塑造君子人格?请结合现实,写下你的思考。 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饭疏食饮水, 曲躬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请写下你对于“君子之乐 ”的思考。
附:原文选读(选读版本为中华书局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 P179《宪问篇 14·42》,P140《颜渊篇 12·4》,P68《雍也篇 6·18》,P187《卫 灵公篇 15·18》,P159《子路篇 13·23》,P160《子路 13·26》,P87《述而篇 7·37》,P226《子张篇 19·9》,P198《季氏篇 16·7》,P199《季氏篇 16·10》, P187《卫灵公篇 15·21》,P183《卫灵公篇 15·7》,P145《颜渊篇 12·16》, P140《颜渊篇 12·5》,P230《子张篇 19·2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