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百年孤独(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研习本作品的艺术价值,理解本小说隐喻象征手法的效果,理解体会小说 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交流上节的课后学习任务, 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对作者艺术手法的分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老师导入: 通过以上的研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是在借助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历史来 艺术的反映拉美地区的社会现状,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实现这一 目的的?我们 一起来研究。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研习本作品的艺术价值,理解本小说隐喻象征手 法的效果,学习小说的叙事方法。 2.交流学习任务: 老师提示任务一:思考讨论,文学作品蕴含的寓意经常是用形象化的表 达来实现的,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内容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示例: 生活现象:“失眠症 ”导致的“遗忘 ”。 马孔多人害集体健忘症的情节是一种具有一定寓意的表达。作家用这种
手法暗示马孔多人的愚昧。他们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不知总结历史的教训, 来图谋家族的长久兴旺。“遗忘 ”是一种文化象征,人们沉浸在新事物后经常 会忘掉过往,“乐不思蜀 ”“得鱼忘筌 ”都是典型的“遗忘 ”。马孔多的人们迎 来了那么多的新鲜事物及改变了的环境,极有可能抑或必将是忘掉过去的东 西。作家用这种手法警示人们不应忘记历史,而应该寻求国家民族的新生。 人物行为:乌尔苏拉,她是小说中最长寿的人。 在课文部分,乌尔苏拉忙着接养外来女孩丽贝卡,帮她治疗恶习;忙着 帮助马孔多人治疗“失眠症 ”。作者曾说:“早在内战结束之前,她已年近百 岁,应该归天了。但我觉察到,她一死,我这本书就完蛋了。只有等后面的 情节无足轻重时,她才能死。”这个人物陪着家族几乎走完了百年历史,她是 一个理智、清醒而力图拯救家族的人物:阻止丈夫及后代子孙的种种过激行 为。但是她没能挽救一个家族的衰亡。从侧面喻示一个民族因为受到外来文 化的影响而导致衰落的命运不可逆转。 生活环境:马孔多,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小镇, 由于外族人的走进和商 道的开通,变成了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隐喻象征了拉美地区的历史进程。 这给我们当代人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开放 ”到底好不好?为什么马 孔多“开放 ”了反倒走向消亡?关键是他们没有在开放的条件下兴利除弊, 而是在“开放 ”中迷失了自我,遗忘了“初心 ”,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这 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同有远离闹市的经历,但象征的寓意明显不同: “桃花源 ”始终保有纯净和神秘,是躲避尘俗但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净土; 马孔多却被世俗污染得面目全非,是亟待拯救和改变的乱邦。 这种表现方式一般称作隐喻象征手法,形象地暗示了作品的主题。 老师提示任务二:小说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分析下面的内容在表现生活 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供示例: 第六段,丽贝卡的帆布口袋里装着她父母的骨殖,“一刻不停地发出咯啦 咯啦的响声 ”; 第十二段,“失眠症 ”出现后,人们能在清醒的梦幻中,“不仅看到自己 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小说开始就写到,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 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 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 ”;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 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 ”,但是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 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 居民们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 师生归纳小结: 这些文字表现生活的特点:加进了非现实的描述,具有奇幻效果。类似 的表现方式在整部小说中还有很多。(老布恩迪亚晚年与已死的斗鸡人对话; 乌尔苏拉与已故的丈夫对话等) 作者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 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 ”的手法。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 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
效果:如果说纯粹描述现实的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这种表现方 式的作品则是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 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纯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 方式,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用这种方式讲故事的小说,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作品。看过全书, 再回看这些情节,就能明白第三段内容根本不是在写吉卜赛人,而是隐喻殖 民者对贫苦人民的搜刮。《百年孤独》中,这种带有强烈讽喻意味的情节比比 皆是。著名魔幻小说《百年孤独》,如果去掉其中“幻 ”的内容,完全可以跟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等作品放在一块儿研讨。 因此,魔幻小说,根本不是娱乐性小说,而是外表夸张、内涵深刻严肃、 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小说。营造奇幻效果与隐喻象征手法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共同完成了寓示主题的任务。 老师提示任务三:讨论比较本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表现生活方 面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结果交流: 都运用了营造荒诞情节的方式描述故事。卡夫卡(奥地利)的《变形记》 ——现代派作品, 以格里高尔变甲虫的现象反映了世态炎凉,用荒诞情节折 射了现实的冷漠无情。《百年孤独》则是在现实描述中也插入“魔幻 ”情节, 有亦真亦幻的效果。马尔克斯称卡夫卡让他发现了“文学还存在着多种别的 可能性 ”,可见作者深受卡夫卡的影响。马尔克斯、卡夫卡通过营造荒诞情 节的方式,赋予了“孤独 ”不同的含义,但目的都是唤起人民觉醒,推动社 会前进。这样的作品是进步的作品,这样的作家,是进步的作家。 结论:本小说与其他类幻想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必须以现实为基础。 它的“幻 ”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加强讽刺意味,内核仍然是真实生活。 老师引导,思考讨论: 同样是讲故事,本小说与《复活》 的讲述方式相 同吗?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结果示例: 《复活》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交流、交往,作品 中的人物走到了读者面前活动,动态感更强,作者好像一个摄影者的身份, 读者更多是在通过阅读来“观看 ”,从而了解故事;而本文更多是旁观者“全 知视角 ”的讲述,作品中的人物行动、心理全在讲述者掌握之中,作者好像 一个解说员的身份,读者是在通过阅读来“听讲 ”。 一个是人物来演,一个是从旁叙述,一个是现实主义的体现,一个是现 代派的体现,这是两种不同的讲述方式。 由此,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学流派的 创作风格,也感知了小说不同的写作方式。 老师引导,语文能力提示: 比较鉴赏: 角度:形象、景物(对象),情感、思想(主题);艺术手法;异同点。 示例:结合文本实际。 作用: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加强审美体验。 总结:本单元中我们接触了四部外国文学作品,前两部重在揭示社会风 貌,后两部在于探讨人物心灵世界,本小说刻画了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 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 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 的细节。因此,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
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 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3.老师提示课后研习任务: ①阅读马尔克斯的《拉丁美洲的孤独》,再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 风格。 ②在小说“从旁叙述 ”和“人物来演 ”两种讲故事方式中,你更喜欢哪 种?请选择一种讲述方式, 以“ 引进 ”为话题构思一篇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