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通过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运用进化与适应观,尝试说出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构建概念图,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内涵,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呢?
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一个进化的实例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浅色个体占多数)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深色个体占多数)
1850年考察
1950年考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一个进化的实例
思考: 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周围环境变化,环境和鸟对桦尺蛾的选择作用
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型桦尺蛾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
分析一个进化的实例
1.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有可能吗 应该怎样做?
2.假如起初只有一种颜色的桦尺蛾,环境变化会引起什么后果?
有可能,应该关闭工厂,治理环境,保持桦尺蛾生活区的良好环境。
数量减少以至灭绝。这种变异类型增强了该物种的生存机会,对其后代生存是有利的。
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深入思考:
分析一个进化的实例
保护色: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颜色
冬天的雷鸟
秋冬过渡阶段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秋天的雷鸟
泥土上的蛙
落叶上的蛙
绿叶上的蛙
枯叶上的蛙
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
项目 模拟对象
大彩纸
各种小彩纸
组员
各种备用小彩纸
动物的生活环境
同一动物的不同变异类型
捕食者
幸存者的后代
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5、得出结论:
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更容易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下去, 就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
科学家的故事: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22岁那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考察。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本巨著。
主要
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以大象为例推算:
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是有限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生物之间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淘汰
保留
变异
适应环境
不适应环境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淘汰
保留
适者生存
特别提醒: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活动一:用概念图总结自然选择学说。
讨论分析:自然选择的基础是什么?外在动力是什么?内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基础)
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
大量个体
遗传和变异
不利变异个体 有利变异个体
资源有限
生存斗争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逐代积累加强
原始类型
新类型
( 动力)
( 内因)
(结果)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的应用
学生活动二: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实例
实例1:长颈鹿的长颈是怎么形成的?
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青草减少后,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并繁衍。颈短的易被饿死,留下的后代较少。
颈长的变异遗传给后代,并逐代积累,产生了今天的长颈鹿。
生存斗争
有翅
残翅
无翅
残翅
生存
生存
淘汰
无翅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原始昆虫
自然选择学说的应用
学生活动二: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实例
实例2: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实例3:青霉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细菌就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由于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青霉素时,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经过若干代的选择,最终的细菌群体大多是能抵抗青霉素的细菌,表现为超强的抗药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应用
学生活动二: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实例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内因、基础)
(外因)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原因
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基础
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内因
外因
本节小结
过度繁殖
前提
生存斗争
动力
遗传变异
基础
适者生存
结果
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1. 判断题
(1)自然界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 )
(2)有些动物如箭毒蛙,它们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绚丽多彩,很容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仍然存活至今。这种现象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 )
课堂练习
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2.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C
课堂练习
3.下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
课堂练习
4、阅读短文,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个病人每次注射的青霉素用量增加了近5倍。为什麽在不到半个世纪里,病人需要注射的青霉素用量增加了近5倍,是不是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青霉素质量不如从前了呢!不是的。现在生产的青霉素质量不仅不比从前生产的青霉素质量差,反而还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使许多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人们不得不增加青霉素的用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1)青霉素使用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就存在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留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通过积累而逐代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 是不定向的,但是 是定向的,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3)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
差异
适者生存
选择
生存斗争
变异
选择
遗传和变异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