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选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选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07: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淞沪会战
1937.8-11
平型关大捷1937.9
武汉会战
1938.6-10
中国远征军
赴缅作战
1942.3-8
论持久战(1938)
百团大战
(1940)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11)
台儿庄战役1937.3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12-1942.1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共产党领导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仅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抗战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战略反攻1944.1-1945.8
前课回顾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华北沦陷
华中沦陷
华南沦陷
东北沦陷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1)原因:
(2)表现:
国民党
共产党
敌后根据地
占领区
进行政治诱降
辅以军事打击
加紧进攻
加强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2、国共两党的抗战态度:
(1)国民党
①亲日派:汪精卫叛国投敌
②顽固派(以蒋介石为首):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汪伪政权—“以华制华”)。
1941.1制造“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2、国共两党的抗战态度:
(2)共产党
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图谋。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②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在反“扫荡”作战中
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在枣宜会战中
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3200多名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回国支援抗战,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维护车辆,有力地支援了抗战,1000余名侨胞为了祖国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以陈嘉庚为代表的海外上千万爱国华侨,积极支援祖国人民的斗争,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000多个救国团体,广泛开展为祖国捐款捐物的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头三年,华侨捐款总数相当于全国抗战费用的三分之一,捐献的飞机达200多架,救护车100多辆。
广大华侨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回民支队
马本斋
高梁红,五谷香,
日寇侵占我家乡。回
族儿女立壮志,举起
刀枪杀东洋。
——冀中回民歌谣
少数民族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妇女
工人
青年学生
文艺界
广大妇女不但组织了救护队、缝衣队等,更是担任起了站岗放哨,盘查路人,甚至直接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爱国棋王
谢侠逊
谢侠逊主动请缨下南洋,冒着生命危险,通过象棋义赛为抗日募捐了5000余万元现款及诸多金银珠宝,动员3300名华工技师回国参加抗战。
文艺界人士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国民党内爱国将领
共产党
青年
妇女
工人
华侨同胞
文艺
少数民族
枣宜会战中,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回国参战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全民族抗战
形式的多样性
地域的广阔性
人员的广泛性
张自忠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的时候,联合国家必胜、法西斯国家必败的形势已经确定了。这时中国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考虑争取自己在胜利后的中国的有利政治地位,拿出自己对战后中国的主张。——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945.4.~6. 延安
中共七大
1945.5. 重庆
国民党六大
拒绝联合政府,坚持一党专政,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蒋介石在开幕词中诬称共产党是“假借民主名义,僭窃民权,便利私图,陷国事于紊乱无法的状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中共七大又给中国指明了
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2.内容:
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领导机关
总结经验
总结了党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经验,
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并写入党章。
二、中共七大
1.时空:1945年4月 延安
对比记忆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七大确立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如何夺取
抗战胜利
胜利后走什么道路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二、中共七大
3.意义:
灯塔指引
灯塔指引
1945年5月
8月6日/9日
8月8日
8月9日
8月15日
9月2日
10月25日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苏联
对日宣战
①苏联出兵东北,
②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签署投降书
台湾光复
抗战胜利
加速了日本投降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波兹坦公告》
8月15日蒋介石发对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发表广播演说。
他激动地说:“我们的正义必然战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它最后的证明……”为庆祝抗战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3日。民众狂欢,恶梦结束了!
裕仁天皇
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
9月9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中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1、抗战胜利的原因:
古人名,话抗日
屈原
苏武
蒋干
毛遂
共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屈原
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
共产党、国民党、人民群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
苏武
蒋干
毛遂
共工
【外部条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帮助
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根本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抗战胜利的原因: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材料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主战场。从抗战全局来看,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抗日贡献
1.最早抗战:①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②领导一二九运动
2.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②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③坚持全面抗战,充分发动群众,进行全民族抗战
3.理论贡献:提出正确的抗战理论,持久抗战;
4.领导抗战:①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②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百团大战,抗击日军。③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牵制消灭大量日军、伪军。
材料2:中国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中国军队共进行大小战斗近20余万起。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作战12.5万余次。中国军队共歼灭日、伪军268万余人。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选自陈振江、江沛《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想一想,抗战胜利意味着什么?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31-1945
抗日战争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国内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和团结。抗日战争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这种伟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抗争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内意义: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冲向中东……”
——二战美国总统罗斯福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2)国际意义: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站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都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2)国际意义: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回顾抗日战争,革命先烈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抗战精神呢?
【抗战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在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大会上的讲话》
鉴往事,知来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
——习近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
习主席寄语
③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⑤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科技强军,
加强国防,加强国际合作,振兴中华。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④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中共的领导。
抗战的启示和教训?
本课小结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中共七大
战略反攻与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反法斯西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
根本原因
决定因素
做了准备
外部原因
伟大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时代背景是(  )
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百团大战振奋信心
【答案】A
随堂演练
2.“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
C.国共官兵英勇善战 D.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答案】A
3.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齐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
【答案】B
4.综合下表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在二战中参战人数最多 B.中国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在二战中伤亡人员最多 D.中国在二战中战区面积最大
【答案】B
5.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通过这一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D
6.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答案】D
7.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微乎其微 B.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唯一原因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答案】C
8.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表1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D
9.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某校筹备组织“铭记历史铸国魂”主题活动。在活动征集中、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素材。这反映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D.持续时间长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