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北平
上海
南京
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
不到4个月东北三省
全部沦陷
30000000东北同胞
沦为亡国奴
卢沟桥事变
22天后,北平沦陷
时隔一天,天津沦陷
37天后
日军进攻上海
开辟第二战场
158天后
南京陷落
300000同胞惨遭屠戮
1931.9.18
1937.7.7
1937.8.13
1937.12.12
向
而
死
生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正面战场
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军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的地区。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于正面战场,因此,深入敌后开辟的战场就被称为“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五次大会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山东半岛登陆日军
津浦铁路南下日军
津浦铁路北上日军
打通南北战场
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
台儿庄地处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台儿庄战役:
会师台儿庄
合攻徐州
背景:企图打通南北交通线,夹击徐州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材料: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回忆录》
50000人
飞机
坦克
材料: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报国卫民于侵略者做殊死战的官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回忆录》
意义:①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 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为何能够胜利?
正确的战略战术
中国军队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
中国军队与日军巷战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炮火闪烁的台儿庄战场
一寸山河一寸血 台儿庄战役
中国守军坚守不退
二、武汉会战:
武汉被称为“九州通衢”位置十分险要。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武汉战略地位
1938年5月
徐州失陷
武汉
1938年6月
进攻武汉
武汉会战
1938年9月21日,日军第106师团进攻万家岭地区,孤军深入。
在薛岳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106师团分割包围。
10月8日,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
名军官加强力量。
万家岭大捷
击毙日军3000余人
__________
战役 时间 日方兵力 中方兵力
淞沪会战 1937年8-11月 30万 70万
太原会战 1937年9-11月 14万 28万
徐州会战 1938年1-5月 24万 60万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40万 100万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 1942年1月15日 10万 30万
均以我方大城市陷落而告终
国民政府的坚持抗战粉碎了日军迅速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
胜利
数字历史
武汉会战前后日军在重大战役中投入兵力对比图
武
汉
会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南京保卫战
南
昌
会
战
随
枣
会
战
第
一
次
长
沙
会
战
桂
南
会
战
豫
南
会
战
第
二
次
长
沙
会
战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常
德
会
战
近40万
近30万
近20万
近14万
近24万
近12万
近11万
近10万
约4万
约5万
约10万
近12万
近12万
数据整理自:张宪文:《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意义: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北平
上海
沈阳
徐州
武汉
广州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一)背景:
1.日军牵制中国军队,防止我军南下。
2.日军前两次进攻长沙均为成功。
时间:
指挥者:
战术:
结果:
1941年12月
薛岳
天炉战法
守住长沙,全线反击,全面胜利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
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英国《泰晤士报》,1942年1月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产生的影响?
1941.12.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12.8 美英向日本宣战
四、豫湘桂战役
背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③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何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结合每场战役的意义,小组讨论,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