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07: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文帝曹丕
汉昭烈帝刘备
吴大帝孙权
一 官渡之战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史实,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二 赤壁之战
三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进步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家国情怀)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根据右侧形势图及所学知识说说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社会动荡、人口锐减、民生凋敝
景象:
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州牧割据。
一、官渡之战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政治上: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求贤令》
招揽各种人才。
政治上: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材料三: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袁绍
曹操
3.根据地图、材料和人物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官渡之战的基本史实。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曹操和袁绍实力对比
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多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兵不满万”。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示意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交战双方
经过
特点
结果
影响
200年
曹操 2万 VS 袁绍 10万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以少胜多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
4.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1)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积极练兵,战略战术得当;
④用人上: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2)袁绍:
①骄傲轻敌;
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客观:
人心所向;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诗中“壮心”指的是什么?
“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二、赤壁之战
1.根据教材内容,分析赤壁之战的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
2.根据地图、教材内容,列表归纳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赤壁之战示意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以少胜多
不习水战,连接
船舰
黄盖诈降,借东
风,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成语
暗渡陈仓 苦肉计 既生瑜,何生亮
草船借剑 三顾茅庐 空城计
三足鼎立 单刀赴会 望梅止渴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乐不思蜀
鞠躬尽瘁……
3.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影响比较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于赤壁之战,你都知道什么故事呢?
诸葛亮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周瑜打黄盖
草船借箭
庞统献连环计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演义」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魏略》

真实历史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4.合作探究: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战败?
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1)北方官兵,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战术失误;
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一把火,把他统一中国的迷梦彻底摧毁 。
——张作耀《曹操传》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4)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5)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5.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要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3)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6.如何客观评价曹操的一生?
曹操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
三、三国鼎立
1.根据地图,说说三国鼎立的背景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曹魏
蜀汉
孙吴
229年
221年
220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刘备
孙权
曹丕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国家?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三国时代开始的标志:曹丕建魏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孙权称帝
220年,代汉建魏,建都洛阳
221年,建立蜀汉,建都成都
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都建业(南京)
魏文帝曹丕
汉昭烈帝刘备
吴大帝孙权
3.根据教材归纳三国的经济发展及其作用
(1)魏: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
(2)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蜀: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4.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政权由“多”到“少”
经济由“衰”到“兴”
人口由“少”到“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
州郡割据
官渡之战
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大分裂
蜀汉建立




曹魏建立
孙吴建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部统一
统一?
1.“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生活在三国时期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赤壁之战取得胜利 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2.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D
课堂练习
C
3.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5.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张飞
6.唐代诗人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赞扬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才德。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周瑜 B.司马懿 C.诸葛亮 D.王猛
C
B
A
C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