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变脸(节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变脸(节选)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0 08:5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三·六”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4课 变脸(节选)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戏曲鉴赏能力。
3、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糍粑( ) 打鼾( ) 阴霾( )
鹭鸶( ) 回溯( ) 酒蛊( )
惺忪( ) 斟酒( ) 打盹( ) 蹑手蹑脚( )
2、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
阴霾:
糍粑:
打牙祭: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怡然自得:
返老还童:
传宗接代:
逢凶化吉:
猝不及防:
时来运转:
【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全文的故事情节。
2、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当堂反馈】
找出剧本中与“帮腔人”的内容,说说这一人物角色在剧本中的作用。
【拓展提升】
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的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
“变脸”是感情的象征,许多脸谱已经有它显著的典型的形象内涵,说明人物的忠奸正邪,而“变脸”更帮助了个性的强调与感情变化的发展过程,这是川剧的优点。加之赏能于观众不注意间改变他的脸相,这也是一种惊人的技术。“变脸”的特技,现在已被其他兄弟剧种采用,而且已经传到国外去了。
【课后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俱进。
【自主预习】
1、再读课文,思考探讨: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间,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2、狗娃和水上漂是本文首力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分别说说这是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1、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2、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当堂反馈】
1、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说白富有地方特色。赏读课文中的精美的唱词,说说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狗娃的处境,展示了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你是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
3、剧本是如何否定重男轻女这一世俗观念的?
【拓展提升】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课后检测】
完成351导学案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