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1 13: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三·六”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品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自主预习】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袅袅( ) 鼎( )盛 万籁( )俱寂 啾啾( )
嶙峋( ) ( ) 瘠( )薄 沉湎( )
徘徊( ) ( ) 窥( )测 愤懑( ) 孱( )弱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瘠薄:
沉湎:
孱弱:
浩瀚无垠:
隐姓埋名:
愤懑:
3、作者链接。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后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合作探究】
1、课文标题“地下森林断想”是什么意思?
2、作者想象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当堂评价】
1、文章所写的“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是什么?
2、“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屈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拓展提升】
1、本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的?
2、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课后检测】
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