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10 月 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介绍作者及作品。
2、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
米粟( ) 亲戚畔( )之 域( )民
3、积累文言词汇。
4、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当堂评价】
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
【拓展提升】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
【课后检测】
阅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
舜( ) 孙叔敖( ) 畎( )亩 傅说( ) 鬲( )
奚( ) 法家拂士( )
2、积累文言词汇。
⑴重点实词。
⑵通假字。
⑶词类活用。
⑷一词多义。
3、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标出疑难词句。
4、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
1、第一段开头列举了六个历代名臣成才的故事,这六个人的成长史有什么共同点?
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
3、课文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的?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当堂评价】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拓展提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都是小短论,请从主题、结构等方面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点。
【课后检测】
完成《高效课堂》中该课的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