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将在全球扫清发展的障碍,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要么发展起来,要么就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
19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巩固——美国内战 1861-1865年
扩展——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导入新课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通过阅读文字图片等材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概况,理解改革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③莫斯科公国崛起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②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④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
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国际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俄国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农奴制盛行、俄国封闭落后
学习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改革的背景
一、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一世改革 内容 影响
政治
军事 经济 科技教育 社会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创办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进步性:①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新首都:圣彼得堡)。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入海口
扩张案例: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全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一、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的影响
影响:①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影响:②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的影响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剪胡须
中国辛亥革命剪辫子
材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 中国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相 同 点 内容 目的 方式 结果 不 同 点 改革背景
结果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西方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俄国主动学习西方手工工场经营。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被迫学习西方。
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都开启了近代化
二、废除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19世纪中期各国生产量对比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材料:全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饱受贵族地主的压迫、虐待和剥削…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
根本原因(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封建农奴制度(俄)
PK
资本主义制度工业文明(英、法、土)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结合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二、废除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的目的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目的:是为了废除农奴制,摆脱危机,维护统治
革命
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在位
读教材和漫画,说出改革内容
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二、废除农奴制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进步性: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0世纪初俄国的冶金工厂
二、废除农奴制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二、废除农奴制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课后活动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贫如洗,农民有可能成为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的人。
“解放”后的农奴
②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性质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改革目的
强化了农奴制
封建性质
开启俄国的近代化
富国强兵
废除农奴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俄国的转折点,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保留农奴制残余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课堂小结
自上而下
俄国改革对中国建设的启示:
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3.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本课必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
2.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性质?
3.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时间?
4.186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性质?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比较)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当堂练习
1.列宁对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俄国做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下农民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
A.资本主义工场数量多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D.废除农奴制,促进经济发展
当堂练习
A
C
3.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为解决此问题,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A.颁布《人权宣言》 B.制定《1787年宪法》
C.实行农奴制改革 D.实施文明开化
4.卡洛夫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
A.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南北战争
B
C
5.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6.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废除了农奴制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