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14: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选择题
1.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在专利制度下,法律保障人们对创新成果的独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英国的专利制度( )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导致英国出现垄断组织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③发明珍妮机 ④发明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3.“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蒸汽机的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 )
A.导致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B.提供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4.如图为“1771—1812年英国输入原棉量(单位:万担)”示意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应用 C.内燃机的推广 D.电动机的普及
5.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对“世界获得这种新动力”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斯蒂芬森 D.本茨
6.据《无锡日报》报道,预计2024年无锡、江阴到靖江将建成锡澄S1轨道交通,届时三地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S1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江阴、苏北靖江地区的发展。追溯铁路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所使用的动力机分别是( )
A.本茨、内燃机 B.瓦特、蒸汽机
C.斯蒂芬森、蒸汽机 D.富尔顿、电动机
7.铁路交通的变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为铁路时代的开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本茨
8.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 )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
9.汤因比提出,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D.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10.如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11.《大国崛起》在谈及英国时,一再提到英国崛起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12.在《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第一个迈进近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里的“领头羊”是指(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 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4.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在(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C.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16.下列选项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物种起源》 C.《战争与和平》 D.《人间喜剧》
1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成立
18.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叙述,《共产党宣言》的这段叙述旨在( )
A.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批判资产阶级靠剥削来积累财富
C.肯定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D.指出无产阶级必须武装夺取政权
19.“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非常惨烈,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巴黎公社失败 B.第一国际成立 C.攻占巴士底狱 D.来克星顿枪声
20.“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这场“革命”(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C.实现了欧洲统一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二、综合题
21.九年级某班的学生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历史,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英国历史的探寻之旅。
【人心的改变】
材料一
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纪念新票
(1)莎士比亚是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请举一例他的代表作品?
【政治制度的改变】
材料二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____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____”是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体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件。
【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材料三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英国发生的“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写出这场变革中改变人类时代的关键人物及其创造。这场革命使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关注点经历了从人的个性到人权再到人类递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性的彰显】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并分析这一思潮出现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
【人权的确立】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什么文献,请写出它的名称及发表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中的孟德斯鸠是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并回答“以权力约束权力”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人类的解放】
材料四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4)材料三出自哪一纲领?其中“统治阶级”指的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述这一纲领在理论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5—185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产量由4000万码增加到20亿码……煤炭产量增加到4950万吨……生铁产量在1847—1848年达到270万吨。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则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1860年,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却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仅仅为改善生活条件反对个别资本家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为争取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并概括其共同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新的阶段”指的是什么?写出“革命理论”的名称和该理论诞生的标志。
(3)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性。
24.德国学者韩德森所著《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年)》真实记录了瑞士企业家费希尔亲眼所见的英国工业革命,以下是书中相关内容的摘录:
材料一 1814年8月28日,费希尔参观了瓦特的工厂,事后写道:“很令我惊喜的是,瓦特先生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我惊讶于这栋建筑运用了大量的铁并惊讶于工人们创造它的技艺。”
材料二 1814年9月2日,费希尔考察了曼彻斯特的纺织业,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从这家工厂去了C先生的机械化纺织厂,这里的每一台骡机都靠蒸汽驱动并用240枚纱锭。当骡机的运行足够久时,他就自己停下,给捻纱操作以时间。为什么这一切在瑞士还是靠手工操作?”
材料三 1851年,费希尔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日记中写到:“在那个国家(英国),伟大的成就已经取得……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当失业以及拿不到工资后,没有一个人能靠一小块土地种一点粮食充饥,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他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英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
(2)据材料三,概括费希尔指出的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3)有学者认为韩德森的这本书对于研究工业革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请问他的理由是什么?
25.科技的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崛起后的大国在谋求各自利益和新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蒸汽机引起的欧洲生产的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英国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 拉斐伯《美国世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3)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四: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面对如此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26.思想智慧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宣扬这一“精神”的先驱是谁?据材料一归纳这一运动的实质。
材料二: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家以理性的尺度来街量和批判专制制度、宗教迷信、特权等级制度。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成为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并直接推动和影响了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受启蒙运动推动和影响的“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相南。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然而随着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且益尖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次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极其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材料三: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述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3)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阐述其诞生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624年”、“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为科技创新发明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大大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应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因此英国的专利制度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A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工业革命中,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②177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③1765年哈格里夫发明珍妮机;④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因此这些事件顺序是④③②①,A项正确;BCD项事件先后顺序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蒸汽机的历中意义无论样夸大都不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结合所学知识,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说,“蒸汽机的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西方的殖民扩张开始于15世纪末,比蒸汽机年代要早,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开始于15世纪的欧洲船队在全球远洋探索,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据图“1771—1812年英国输入原棉量(单位:万担)”看出,自1771年到1812年英国输入原棉量迅速增长,这说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蒸汽机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化的深入开展,导致英国棉织业迅速发展,因此作为原料的原棉的需求量也显著增长,B项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得到推广,电动机得到普及,与题干所述时间“1771-1812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由材料“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可知,对“世界获得这种新动力”贡献最大的人物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B项正确;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排除C项;本次发明的是汽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当时使用的是蒸汽机,C项正确;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汽车有关,排除A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排除B项;富尔顿发明汽船,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织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瓦特改造了蒸汽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D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工业革命中动力革新的相关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机器的数量不断增多,为了带动机器,人们常常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利用水力带动机器,但是,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使用机器,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改变了这一面貌。故选择D。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提高了,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进步,没有涉及“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进化论”的内容,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D
【详解】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很多人口流向城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促进了工厂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1801﹣1911年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D项正确;交通业和纺织业的发展,纺织工人的增加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对外加强殖民掠夺增加了原材料和市场,但不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故选D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国家崛起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中以经济实力为主。英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核心竞争力”是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凭借强大的实力,英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掠夺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第一个迈进近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D项正确;德国、美国、法国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工厂集中的伯明翰等地死亡率上升尤为显著,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但城市受工业污染的影响,环境极其恶化,造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A项正确;化学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一时期虽然城市人口膨胀,但是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上世界市场的拓展,并不存在食物短缺的问题,排除C项;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有利于推动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6--1848年在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不仅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所以答案选择A。
15.D
【详解】据“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可知,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项正确;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项正确;《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排除B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排除C项;《人间喜剧》作者是巴尔扎克,他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这部巨著,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正确;《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排除B项;“第一国际”是英法德等国的工人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根据“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概括可知,《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A项正确;剥削与武装夺权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BD项;根据“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可知,表述对象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行为,工业革命属于经济成就,不能以一代全。排除C项。故选A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结合所学知识: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 月 28 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 月28 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A项正确;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是在巴黎公社起义之前,排除B项;攻占巴士底狱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材料中的巴黎公社无关,排除C项;来克星顿枪声是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与法国巴黎公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可以得知所指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法国,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1860年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789年法国发生大革命,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摧毁法国君主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实现欧洲统一,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1.(1)文艺复兴运动;《哈姆雷特》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2)1688;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生活在16至17世纪的英国,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已经从南欧扩展到了北欧地区,在文艺复兴潮流的影响下,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得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得出空处填168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为了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权力之上的原则,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相关的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70年代,英国在社会生产领域发生一场动力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得出材料三中英国发生的“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工匠瓦特在总结前辈的经验的基础上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从而能为社会生产提供有效的动力来源,由此推动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得出这场变革中改变人类时代的关键人物是瓦特;他的创造是改良蒸汽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之工业革命期间各种机器的发明,工厂出现了,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得出这场革命使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是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2.(1)人文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宣告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反抗旧的封建制度;《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启蒙运动;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5)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母像神态由安详、神圣到端庄、美丽、生动的变化,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即人文主义的思想,得出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社会思潮;人文主义的思想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得出这一思潮出现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根据材料“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宣告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反抗旧的封建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得出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得出发表的伟大意义是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根据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出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得出“以权力约束权力”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的名称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出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根据材料“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三出自《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得出“统治阶级”指的是资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一纲领在理论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5)根据以上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23.(1)纺织业、煤炭业、钢铁业。产量大幅增加;人均产量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理论的推动。
(2)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进步性、局限性。
【详解】(1)工业部门:根据材料一“1785—185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产量由4000万码增加到20亿码……煤炭产量增加到4950万吨……生铁产量在1847—1848年达到270万吨”可以得出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业、煤炭业、钢铁业。变化: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则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这体现出这些工业产量大幅增加;根据材料一“1860年,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却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可以得出英国工业的人均产量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个工业革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其二,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三,英国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出现了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
(2)指的是: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仅仅为改善生活条件反对个别资本家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为争取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可以得出“新的阶段”指的是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名称: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结合所学知识,为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革命理论的指导的是马克思主义。标志:结合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3)特性:根据上述材料,材料一体现了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他的进步性;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的压迫,这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24.(1)成就:改进并应用了蒸汽机。
(2)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
(3)日记记录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事后的追忆,故比较准确。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故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详解】(1)根据材料一“瓦特先生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根据材料二“这里的每一台骡机都靠蒸汽驱动并用240枚纱锭。”并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因此英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改进并应用了蒸汽机。
(2)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根据材料三“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当失业以及拿不到工资后,没有一个人能靠一小块土地种一点粮食充饥,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可得出问题是贫富分化加剧;根据材料三“他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可得出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
(3)韩德森的这本书选用了“费希尔的日记”。由于日记记录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事后的追忆,故比较准确。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故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5.(1)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4)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
【详解】(1)据所学知,材料一中“蒸汽机引起的欧洲生产的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英国能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由材料二“十九世纪后期”以及“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等信息可知,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把美国带入了“电气时代”。
(3)根据所学知,一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49年,美国等西方国家成立了北约组织,为了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1955年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约组织,这样欧洲就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极格局形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如此趋势,中国应该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
26.(1)精神:人文主义;
先驱:但丁;
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主张:以理性的尺度来衡量和批判专制制度、宗教迷信、特权等级制度;
名称: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3)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缺一不可)
实践:十月革命;
特点:科学性、先进性、辩证性、实践性。(任1点均可)
【详解】(1)根据材料“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表明这一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时代精神指的就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根据材料“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表明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或者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家以理性的尺度来街量和批判专制制度、宗教迷信、特权等级制度。”表明法国启蒙家的主张是以理性的尺度来衡量和批判专制制度、宗教迷信、特权等级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北美的美国独立战争都收到启蒙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3)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辩证性、实践性等特点。
27.(1)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2)原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3)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详解】(1)影响:根据“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且益尖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根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次工人运动”得出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2)原因:根据“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3)根本原因根据“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可知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