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14: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1.“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这些措施体现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A.发展封建经济 B.挽救民族危机 C.维护幕府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
2.有学者说:“日本天皇制的历史变迁,从中国式皇帝制开始,以英国式皇帝制结束。”这里的“中国式皇帝制”指的是日本( )
A.推翻幕府统治实行君主立宪 B.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
C.积极学习英国先进文化制度 D.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3.“大化改新”是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据图可知,该改革着眼于( )
A.大力推行民主政治 B.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实现近代社会转型
4.有日本学者说:今天的日本文化中有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古代日本完成社会转型,缘于有一个相隔很远却可以为它带来文明的中国。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武士集团诞生 B.幕府统治确立 C.君主立宪形成 D.大化改新推行
6.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依靠贵族统治全国,在私有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于奴隶。大化改新时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土地封赐 B.废除私地私民 C.建穆斯林公社 D.推行地税改革
7.日本大化改新依靠国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礼仪、服饰、饮食诸方面全面引进中国文化,以全盘汉化来改造日本,强大日本,使日本成为政章制度完备的封建国家。材料说明了日本的改革( )
A.是由中日文化交流而促成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日本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D.使日本社会性质变化
8.公元7世纪,日本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改革,将日本社会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一改革( )
A.刺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 B.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C.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D.巩固日本幕府的统治
9.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
A.推动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表明幕府统治的开始
C.加强了武士集团的统治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卡塔尔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国,这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在西亚地区举行。该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曾经在8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完成统一的大帝国,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11.下图中①应是(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雅典人 D.拜占庭人
12.阿拉伯医学巨著《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学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善于吸收借鉴 B.全面领先世界 C.倡导政教合一 D.主张众生平等
13.《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将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传入了欧洲
14.阿拉伯学者很快便吸取了这些希腊传统,把它的同从印度学到的知识合为一体,统统成为他们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这反映出阿拉伯学者( )
A.缺乏创新 B.注重学习 C.坚守传统 D.擅于传承
15.“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的民族”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是( )
A.传播了古代文化 B.创立了基督教会 C.创造了完整几何学 D.编制了“儒略历”
16.为有助于开展线上教学,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如图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专题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7.下列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A.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B.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
D.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废除世袭姓氏统治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
材料二: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其文明长期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其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学等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很长时期内,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帝国在文化上一贯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建筑和科学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进行的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阿拉伯的文化成就。(至少2点)
20.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六世纪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1)当时的统治者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什么改革?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这次改革在经济上的措施以及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的代表
成就 数学 改造从0到9的计数法、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医典》
文学
宗教
材料三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2)请列举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和宗教上的代表成就各一例。依据材料二、三,概括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21.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按顺序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亚洲文明。这些文明发源地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
……
(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1983年第10期
(2)材料二是古代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何特点?它使日本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造成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力挽狂澜解决阿拉伯危机的是谁?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亚洲文明的发展有何感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选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中“重大变革”的名称及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空前庞大的帝国”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不同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流”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可知,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是政治上的措施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没有民族危机,排除B项;大化改新时期日本还没有产生幕府,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天皇制的历史变迁,从中国式皇帝制开始”,可知与大化改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可知这里的“中国式皇帝制”指的是日本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B项正确;明治维新时期,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并实行“王政复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与题干内容“中国式皇帝制”不符,排除A项;积极学习英国先进文化制度,与题干内容“中国式皇帝制”不符,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与题干内容“中国式皇帝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通过分析题干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及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二官八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日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着眼于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天皇的权力,C项正确;通过二官八省制的图示可知,天皇位于权力的顶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而不是发展成一个民主制国家,排除A项;日本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目的是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排除B项;日本的大化改新,并非为了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转型,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转型的是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12世纪晚期,天皇大权旁落,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排除B项;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最能证明题干观点的是大化改新的推行,D项正确;大化改新后百余年,日本出现了幕府统治和武士集团,但幕府统治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与题干“日本完成社会转型”不符,排除AB项;日本君主立宪形成于近代,与题干“古代日本”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依靠贵族统治全国,在私有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于奴隶。大化改新时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B项正确;实行土地封赐是封建时代欧洲的土地分封形式,排除A项;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排除C项;推行地税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题干材料”使日本成为政章制度完备的封建国家”说明了日本的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变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D项正确;是由中日文化交流而促成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明治维新刺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排除A项;明治维新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大化改新时期还没有建立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大化改新百余年后,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武士集团的首领是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加强武士集团的统治也是在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排除C项;明治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建立于481年,信仰基督教,排除B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项正确;波斯人、雅典人和拜占庭人,没有起到传播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从“阿拉伯医学巨著《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学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可知,阿拉伯文化善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直接说明阿拉伯文化全面领先世界、倡导政教合一,排除BC项;主张众生平等的是佛教,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由材料“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阿拉伯学者很快便吸取了这些希腊传统,把它的同从印度学到的知识合为一体,统统成为他们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的文化,融会贯通于自身的知识当中,B项正确;从题干“成为他们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可知,阿拉伯人在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后,加以创新,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数学、科学和医学成就,排除A项;从题干“合为一体”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学习与创新,排除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民族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同时,这个民族也是东西文化的传播者,阿拉伯数字就是这个民族从东方传到西方的,A项正确;耶稣创立了基督教, 欧几里得创造了几何学,凯撒主持编制了“儒略历”,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亚洲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因此专题资源包反映的专题是“古代亚非文明”。选项C符合题意;古代欧洲文明与专题资源包内容没有联系,A排除;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欧洲,B排除;题干材料内容涉及亚非文明,D排除。故选C。
17.D
【详解】依据图片的文字,结合课本所学,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被称为释迦摩尼;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耶稣就是“救世主”,这种信仰基督教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诞生于六世纪末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可排除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②③④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B项符合题意;答案选B。
19.(1)材料一是日本的大化改新。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3)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③《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回答任意2点)
【详解】(1)国家与改革:根据材料一“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目的:据材料“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是,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3)成就: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其文明长期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其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学等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很长时期内,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③《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0.(1)大化改新。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得照抄材料,意思相近即可)
由奴隶社会;逐步转变为封建社会。
(2)文学:《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宗教:伊斯兰教。
贡献: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②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把握“创造”和“沟通”两个关键词,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据材料“六世纪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并结合所学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当时的统治者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大化改新。
措施:据材料“六世纪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可知,大化改新中规定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得照抄材料,意思相近即可)
变化: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逐步转变为封建社会。
(2)文学:据材料“文学”可知,阿拉伯文学成就的代表是《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宗教:据所学可知,阿拉伯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贡献:据材料“ 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可知,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
21.(1)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适宜农耕发展。
(2)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逐步统一阿拉伯半岛。
(4)亚洲文明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不同文明的交流推动亚洲文明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文明: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对应的文明依次是: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
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适宜农耕发展。
(2)改革:根据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
变革: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人物:根据材料三“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造成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结合所学可知,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提出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伊斯兰教。逐步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途径: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逐步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感想: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2.(1)名称: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3)观点1:古代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发展。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欧洲的发展和进步。
因而说“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2: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交流
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阿拉伯帝国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促进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暴力冲突、和平交往都是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我们应倡导和平交往,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重大变革”的名称是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名称:根据“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空前庞大的帝国”的名称是亚历山大帝国。
方式:根据材料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概括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是暴力冲突。根据材料三“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概括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是和平交往。
(3)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流”可知,古代文明交流有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两种方式,由此拟定一个观点为:古代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发展。
论述: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欧洲的发展和进步。因而说“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
也可拟定观点: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交流。
论述:从亚历山大东征方面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阿拉伯帝国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促进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暴力冲突、和平交往都是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我们应倡导和平交往,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