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复习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14: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
1.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 )
A.佛教的对外传播 B.法制传统的源远流长
C.法老权力的兴衰 D.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下列文物能够印证古代埃及步入文明社会的是( )
A.B.C. D.
3.几千年来,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变成了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影响古代文明发展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4.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5.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金字塔是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6.“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则每年应付彼谷物六库鲁。”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 )
A.法老权力无限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民主政治发展 D.种姓制度相对森严
7.某地出土的石柱下端有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律铭文。这里的“法律铭文”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8.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颁布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9.下图所示的文明成果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地中海沿岸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10.这部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这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
A.古罗马社会的情况 B.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C.古代印度社会的情况 D.古代雅典社会的情况
1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2.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13.汉谟拉比曾对拉尔撒总督颁布诏令: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该诏令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等级非常严格 B.信奉君权神授观念 C.保护土地私有制度 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14.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孤立,毫无交流 B.多元分散,独立共存
C.起源中东,不断扩散 D.亚洲领先,非洲落后
15.下图呈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有关信息,该图反映出早期人类( )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3000年古代印度文明开始出现 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诞生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产生城市国家
文明成果的单一性 B.文明起源的多源性
C.文明交流的包容性 D.文明发展的稳定性
16.达塔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
A.向婆罗门上供以求得到神佑 B.娶一位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C.雇佣一名武士保护他的财物 D.向国王多纳税以寻求爵位
17.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佛教教义 D.《古兰经》
18.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19.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是 ( )
A.婆罗门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期兰教
二、综合题
20.古代亚非文明是指在亚洲和非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早期文明,这些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图二是一座石碑,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一部法典。下面这段材料就是法典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1)材料一中图一的建筑是什么?它位于哪个流域?是古代哪个文明古国的文明象征?
(2)看材料一中的图二及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个国家颁布的哪部法典?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达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用口创造了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什么国家的法律条文?该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写出A、B的名称。
(3)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4)从两则材料看,都体现了人类社会哪一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所学知,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法老权力的兴衰,C项正确;佛教和种姓制度产生于古印度,与古埃及无关,排除AD项;金字塔体现不出法制,排除B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象形文字,A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变成了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可知,自然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商业经济,排除B项;古代文明不一定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有的还产生于海洋,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世界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畔,A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考查点:金字塔。解题思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的法老陵墓,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6.B
【详解】根据材料“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则每年应付彼谷物六库鲁”,这说明在古巴比伦王国雇佣自由民要给予报酬,体现出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项正确;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种姓制度为古印度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石柱下端”、“楔形文字”、“法律铭文”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因此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形成的,排除C项;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由此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颁布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经上述分析,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颁布于两河流域,而不是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图片,这个文明成果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古巴比伦遗存,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D项正确;古巴比伦与尼罗河流域无关,排除A项;古巴比伦与地中海沿岸无关,排除B项;古巴比伦与印度河流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这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可知,材料表明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森严的等级观念”“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排除BD项;《汉谟拉比法典》颁布时,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A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的“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刻写而成。B项正确;阿拉伯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拉丁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最终将土地判给了土地所有者巴尼,说明国家重视对土地的保护,即保护保护土地私有制度,C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土地归巴尼所有,并没有涉及等级制度,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涉及的是土地所有权,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分别是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成就,这说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同时并存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区域,具有多元分散、独立共存的特征,B项正确;相对孤立,毫无交流,起源中东,不断扩散,亚洲领先,非洲落后,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据材料“早期人类文明的有关信息”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产生时间基本一致,说明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性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文明成果的单一性,早期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文明交流的包容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文明发展的稳定性,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依据题干“达塔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下,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需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而婆罗门是第一等级,富有的商人向婆罗门上供以求得到神佑可能会实现,A项正确;种姓制度下社会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很难通过多纳税,得到国王授予的爵位,也不可能跨越等级与公主结婚,排除AD项;;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商人不可能雇佣到武士保护他的财物,排除C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古代印度”、“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这一制度是种姓制度,B项正确;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制度,排除A项;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与题干不符,而且佛教教义不是制度,排除C项。《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诞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根据题干“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中国。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位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位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故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A项正确;B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给出的图片是佛教对外传播示意图。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B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婆罗门教,排除A项;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排除C项;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20.(1)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2)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3)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详解】(1)建筑: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金字塔;
流域: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
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国家及法典: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王国时期颁布的法典。
(3)阶级:根据材料二“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可知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的利益。
地位:根据所学知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1.(1)古巴比伦;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A:婆罗门 B:刹帝利
(3)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奴隶社会。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的法律条文。《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其中A指的是婆罗门;B指的是刹帝利。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都体现了人类社会在奴隶社会的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