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醉翁亭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醉翁亭记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1: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醉翁亭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加深理解。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2.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预习文章,自主阅读林文俊《送郑君有章守滁州序》、欧阳修《与梅圣俞四十六通》(其二十)。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引兴趣
北宋庆历新政改革,对此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但与这项改革密切相关的两个人和两篇文章家喻户晓,光耀千年。这两个人是改革的主持者范仲淹和改革的支持者欧阳修。改革失败后,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陈述心志,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令后人敬仰。欧阳修被贬安徽滁州,他寄情山水,创作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跟随欧阳修一起去领略醉翁亭的蔚然秀色,探寻他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品美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比较诵读,感受“也”的韵味。
师:本文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有一唱三叹之美,得益于它怎样的句式?
生:骈散结合。
师:此外,也有赖于作者运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关注这两个字眼,对朗读好全文至关重要。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生在文中勾画出带“也”字的句子,去掉每句话末尾的“也”字,自由诵读,谈感受。
师明确:
(1)去掉“也”字后,气息短促不畅,有生硬滞涩感。“也”字独具匠心,使文章在漫不经意的叙述中,体现出一种任性自得、舒卷自如的趣味。
(2)读出“也”字描述景物时的陈述语气,气息轻快陶然,若行云流水。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3)读出“也”字介绍人物时的肯定语气,气息着重强调,需简洁明快。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4)读出“也”字直抒胸臆时的感叹语气,气息舒缓流畅,可从容吟咏。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生聆听朗诵音频。
3.比较诵读,感受“而”的韵味。
生在文中勾画出带“而”字的句子,去掉后自由诵读,谈感受。
师明确:
(1)去掉“而”字,语言显得过于精练,读来非常紧迫、急促。
(2)“而”字可以表示前后内容并列、顺承、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引导学生辨析语义关系,在朗读时,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而”字,都要重读,凡连接前后内容且有调整节奏作用的“而”字,则可轻读。
(3)“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
(4)如骈偶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加入“而”字后,使句子更加委婉、细致,增添了抒情性、韵律美。生配乐诵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聚焦美图,赏山水
师:在我们的快意吟咏间,一幅秀丽山水图已不知不觉浮现在眼前。苏轼赞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醉翁亭记》可谓是“文中有画”。跟随作者的脚步游于此地,不禁想架好摄像机,摄取一组美图与人共享。
为文章选出你拍到最美的一幅或几幅图片简单解说,并配文发一条朋友圈吧!
课件出示:影视常用镜头常识。
远景: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中景:俗称“七分像”,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近景:表现人物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
【例】配文:环山秀水映美亭
图解:开头的“环滁皆山也”是全景,接下来由远及近,依次是全景“其西南诸峰”,中景“琅琊”,近景“酿泉”,最后是“醉翁亭”的特写。生自由分享。
四、醉翁心语,悟真情
师:这一幅幅美图无不体现着欧阳修对滁州山水的喜爱和流连。文中有一组句子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滁州山水的感情,浏览文章勾画此句。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师:欧阳修作此文时39岁,正值中年。“翁”指男性老年人。从这一点看,你能研读出哪些信息呢?
预设:
A.醉翁酒量不高,年纪也不高。
B.醉翁的真正意趣并不在喝酒。
C.醉翁的意趣除了山水还有其他。
D.醉翁借酒有所寄托。
师:这些研判关乎作者心迹的深层触摸,让我们继续深度探寻“醉翁之意”。
五、还原品读,寻深意
课件出示:
宋仁宗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书为其辩护而得罪权贵,权臣以生活作风和侵占财产问题对其进行大肆诬蔑构陷。欧阳修百口莫辩,在无限屈辱与愤懑中被贬为滁州知州。古人因政治问题贬谪异地是常事,但以道德败坏为由被贬的欧阳修心中块垒郁结,难以言说。
1.独乐乐——醉然于山水
师: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解欧阳修的际遇后,你认为他眼中的滁州秀美景色与内在心境吻合吗?
生交流分享。
明确:不吻合。以常理看,伤情当见哀景。本文中欧阳修坐醉翁亭纵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获得了溢满心怀的“乐”。文中开头写的“山水之乐”是他寄情山水的“独乐乐”。
2.众乐乐——颓然于宴饮
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杂”在何处?(生齐读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分享)
明确:
(1)人员“杂然”:抓住“伛偻提携”和“众宾”。
(2)菜品“杂然”:“临溪而鱼肥”“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3)活动“杂然”:“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4)气氛“杂然”:“起坐而喧哗者”。
师:一派“众乐乐”的欢愉氛围。你在“杂然”中读出了什么?明确:民风淳朴、惬意安乐、自由欢悦、平等和谐、政通人和等。
师:此刻,在这幅太平画卷中,“苍颜白发”的太守未言语,只是默默地“颓然乎期间”。你在太守“颓然”的容颜中又读出了什么?明确:中年为翁的沧桑,人生坎坷的不易,治理有方的欣慰,与民同乐的享受,随缘自适的怡然,勤俭爱民的胸怀。
师:原来,太守“得之心而寓之酒”的不只是醉翁亭的山水,还有当下的美、痛、乐,种种交织的情感在酒中升腾。
3.乐其乐——醒然于世间
师:欧阳修“醉”得不一般,他不像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也不像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他的内心是“醒”着的,正如其诗歌所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醉翁醒然”,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结合文章及课前预习,畅谈感想。
【预设1】他不像有些人一样遭遇贬谪就戚戚怨怨,满腹牢骚。文中“饮少辄醉”可以猜测他也许是故意喝得少,佯作醉意,并非借酒消愁,所以醉翁醒然。
【预设2】百姓安居乐业说明欧阳修作为太守治理有方。他关心百姓,与民同乐,不是一个只知道醉饮山林的无为官员,所以说醉翁醒然。
师:好一个别有深意的醉翁醒然!滁州的山水抚慰了他的心灵,他亦以文章照耀了滁州的山水,以德政庇护了滁州的百姓。
已而夕阳在山,游宴散,人影乱,鸟儿欢。虽禽鸟不知游人之乐,游人不知太守之乐,但又何妨?醉翁,坦荡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回眸醉翁亭,背诵文章,致敬太守。(课件出示醉翁亭图片,播放诵读音乐)
六、赏练结合,提素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模式,创造了游记体散文新的审美意境。展开想象,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内容,把醉翁亭的朝暮、四时之景以散文化的语言详细描写出来。(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