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重点)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泼水节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2.介绍泼水节,导入新课。
过渡: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泼水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同时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字音强调:“盛、祝、寿、驶”是翘舌音;“族、踩”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敲、健”是三拼音节。
②比较学习多音字。
pū(铺路)(铺垫)
铺
pù(床铺)(店铺)
shènɡ(茂盛)(盛大)
盛
chénɡ(盛饭)(盛满)
③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都表示动作,可做一做相关动作。
④在句子中认读。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规范书写,练习提高
1.课件出示带会写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多读几遍。
泼水 一年一度 龙船 花炮 穿着
开始 令人难忘
2.(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字形。
3.鼓励学生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哪个字容易写错?
4.学生自由交流,按字形结构分类指导。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听写课文“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整体感知,重点研读
1.学生通读课文后自主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
2.小组交流并探讨: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对周总理怀着怎样的感情?
3.尝试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过渡:要是每天都是泼水节,那该多好啊!傣族一年举行几次泼水节?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自然段。
4.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
(1)指名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前面所提问题。(一年一度、凤凰花开的时候。)
(2)指名说说“一年一度”这个词语的意思,并用它说一句话。
(3)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①思考: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红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描写凤凰花?(火红火红。)
②说一说:还有什么是“火红火红”的?(大红灯笼、秋天的红叶、大红花。)
③换词比较:用“火红的”替换“火红火红的”,好吗?(不好,“火红的”不能突出凤凰花开得十分旺盛、艳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在这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出人们高兴的心情。(生自由练读→齐读)
5.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傣族人民在这一年的泼水节格外高兴的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格外高兴。)
(2)指导朗读。
①学生自读,同时想一想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②理解“特别”:给“特别”找近义词。(非常、十分、格外、尤其。)
③朗读指导:“特别”一词形容人们高兴的程度,“敬爱”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朗读时,这些词要略作强调,以表现傣族人民的开心与幸福。
6.再读第1、2自然段,回味体悟。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小结课堂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再选词语说话。
泼水节 凤凰花 象脚鼓 柏树枝
龙船 一年一度 傣族人民
盛水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2.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师生通过交流相关资料,让学生记住这位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伟人——周恩来。
过渡:1961年,傣族的泼水节格外热闹,人们也格外高兴。让我们来到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难忘”
(一)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体会。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敲鼓?“四面八方”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不是“走来”,而是“赶来”?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敲起象脚鼓”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四面八方”突出了人多,“赶来”则体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心情,他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
②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桌对读,互提建议。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指名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②教师换词朗读,学生想象画面: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③学生比较交流,明确:“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龙船、花炮很多,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3.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背景知识。
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民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他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4.创设情境,引读句子:周总理来了!
·你是傣家孩子,你会欢呼: !
·你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欢呼: !
·周总理来到你身边,你会欢呼: !
·周总理来了,男女老少会欢呼: !
(二)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课件出示第一句,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句子。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里周总理的穿着,看看能发现什么。(周总理穿着傣族的民族服装,尊重傣族人民。)
(3)写作方法指导:外貌描写。
师:课文运用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周总理。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仿照所给句子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
(4)学生看课本插图,描述人物,其他学生来猜。
(5)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笑容满面。)鼓励学生用“笑容满面”说话。
2.课件出示第二句,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舞的美好画面。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2)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周总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习俗……)
明确:此时周总理就是节日里的一个普通人,他非常自然地融入傣族人民当中。
3.有感情地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1.学生默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1)交流找出的动词。(端、拿、蘸、泼洒。)
(2)思考: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课本插图,想象画面。
提示:你的眼前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似乎听到了哪些声音?
3.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祝福。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福他们 。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 。
4.齐读第6自然段,语速稍慢,表达幸福与开心。
(四)学习第7、8自然段,体会感叹句表达的情感。
1.课件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注意这两段话中的感叹号。
过渡: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人们此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
朗读指导:“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的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朗读时情绪要高昂,但不能只提高音量。“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语速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比较句子,说说哪组句子更好。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①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啊!
②
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
第①组句子更好,这里是将“幸福”“难忘”的感受提前,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明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三、回顾全文,作业设计
过渡:学完课文,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1)因为周总理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因为周总理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敲鼓,一起跳舞,一起泼水。
(3)因为他们在那一天得到了周总理的祝福,感到很开心。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课后可在网上看一看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老照片,感知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4.除了傣族的泼水节,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一些有趣的节日,可以查一查,看一看。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里,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过程中,都洋溢着兴奋与欢乐之情。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指名读、自由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还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教学中,我还注意抓住每段的关键词句,在语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比如“火红火红”一词就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开心和幸福的状态;“特别”“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不体现出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文中对周总理的穿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则展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对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描写则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