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5:1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知识
补充
山水画的意境
(一)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三)学会从意境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习
目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李可染画牛》等。
作者
介绍
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部分。
背景
介绍
文体
知识
文艺评论文属于特殊议论文,它既有普通议论文的论说性,又有艺术性。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与一般议论文有相同之处,如都需要理解和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但文艺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较强的专业属性、特殊的写作方式,因而其阅读策略,除遵循议论性文章的一般阅读策略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须注意作者在其专业领域中所提出的观点、核心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作者为表达其观点和核心概念所使用的专业术语的特殊含义。
惆 怅
chóu chàng
气 概
暮 霭
真 挚
ǎi
gài
zhì
渲 染
xuàn
赋 予
颐 和 园
惨 淡
夔 门
意 境
身 临 其 境


cǎn
kuí
jìng
lín
浮 光 掠 影
lüè
字词
积累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字词
积累
快速浏览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抢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
3.怎样获得“意境”?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
初读
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抢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初读
感知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快速浏览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抢答)
3.怎样获得“意境”?
初读
感知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
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1.作者论述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再读
理解
方法指导:
①划分段落层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概括各层层意。
③有条理地论述。论述时使用一些能表明层次性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使用一些能显示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如提出、阐述、证明、论述等。
论证方法 示例 论证道理 表达效果
举例论证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毛主席
的《十六字令三首》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以诗谈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荆浩画松“凡数万本”;一位作者写生,两个礼拜画了一百多张 只有长期观察,才能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 “长期观察”与“两个礼拜“对比,强调了长期观察的作用
道理论证 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引用俗语,通俗易懂,简洁有力
举例论证 齐白石画虾 只有长期观察,才能深入认识对象 名人事例,增强说服力
再读
理解
结合全文内容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然后指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并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述这一点。接着,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明了获得意境的两个要素:一是要深刻认识对象,二是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最后,作者提出了不仅要有意境,还要讲究意匠,即不仅要传达思想感情,还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再读
理解
1.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思考探究三)
研读
探究
第3、4段:(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研读
探究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研读
探究
(3)第7段: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第8段: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研读
探究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与山水画中描绘的景色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写诗、作画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相对于山水画,人们更熟悉古诗中的意境,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研读
探究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启示: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研读
探究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研读
探究
课堂
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先提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再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不断递进,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层层阐述,思路清晰,让我们明白欣赏山水画的要点,从而能够迁移运用,鉴赏作品。
李可染先生说:“我们画山水画也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的爱国主义之所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zhōu) 烟花(yān) 黄鹤楼(hè)
B.真挚(zhì) 碧空(bì) 赋予(yú)
C.渲染(xuān) 崇高(chóng) 遥望(yáo)
D.暮霭(ǎi) 朴素(pǔ) 关键(jiàn)
D
课堂
检测
惆(chóu)怅 赋予( yǔ) 渲(xuàn)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匠 身邻其境 胸有成竹
B.惨淡 缘物寄情 富丽堂黄
C.峨眉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D.沁园春 金壁辉煌 枝叶茂盛
C
课堂
检测
身临其境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3.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B
课堂
检测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没有意匠,意境会落空。一个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意境和意匠缺一不可。
B.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C.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重复别人,要有自己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D.要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除了长期观察,还需要注重表现观察结果。画家创作中思想感情的介人要以高于现实的观察为前提。
B
课堂
检测
课下
作业
A类:1.请从以下诗文中选择一段,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替代《沁园春·雪》作为本文的实例。
2.完成《随堂检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选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类:完成《随堂检测》基础知识部分。
意境


意匠
山水画的灵魂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