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1 10: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动荡变革 C.思想文化繁荣 D.争霸战争频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心理状态呈现出生存的困窘与无奈、死亡恐惧下的心灵皈依、文化碰撞的冲突动荡以及传统颠覆后的信仰多元化等特点。他们的宗教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造像、写经、祭祀以及慈善活动。这说明当时( )
A.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开放 B.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C.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D.佛教约束人们行为规范
4.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5.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D.积极倡导功利主义
6.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的统一稳定
7.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8.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实现富国强兵C.推进土地私有化 D.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
9.秦朝统一六国后,“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 )
A.帝王穷兵黩武 B.赋税徭役沉重
C.巩固中央集权 D.贵族豪强崛起
10.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料 史论
A 《管子·海王》有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铋,若其事立。” 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主要耕作方式
B 唐《水轮赋》记载:“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灌溉
C 《史记·商君列传》有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 秦国打击贵族家庭的重要措施
D 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 ……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
A.A B.B C.C D.D
11.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12.《红楼梦》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水浒传》塑造了逼上梁山的宋朝农民起义者形象;《西游记》塑造了战天斗地的孙悟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
A.明清商品经济高速发展 B.明清市民丰富的娱乐选择
C.明清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D.明清时期经历了思想解放
13.“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4.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下列观点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5.清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中,不包括
A.确认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 B.规定达赖和班禅的“转世”须经中央政府册封
C.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D.规定西藏地方政府的管理权由达赖和班禅轮流掌握
16.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学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7.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小农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经济
18.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19.《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此后,中国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英方同意。这一规定破坏了我国的 ( )
A.关税自主权 B .领土主权 C.司法自主权 D.领海主权
20.圆明园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是由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建造而成,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焚毁。圆明园被焚毁于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1.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行男女平等
22.如图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据此可知洋务派( )
1862年,李鸿章在下海设立三个洋炮局,另命属下向英国军官学习操用火炮。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下海开设江南制造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 1877年,丁宝桢在四川开设一个机器制造局。 1878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
A.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 D.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23.关于十九世纪末的瓜分狂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始于甲午中日战争 B.英国强占了香港岛
C.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欧美列强都瓜分了中国土地
24.以下为中国近代一部论著的内容概要,据此推断该论著是( )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第二部分:地图2卷 第三部分:地志66卷、表3卷,《国地总论》3卷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3卷,《夷情备采》3卷 第五部分:西洋炮船等技术12卷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
A.《革命军》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海国图志》
25.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是下列那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计50分)
26.(18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简要列举宋元科技人物及成就(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12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宋书》
材料三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6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序号 关键词
① 郡县制
② 三省六部制
③ 察举制
④ 推恩令
⑤ 废丞相
⑥ 九品中正制
⑦ 行省制
⑧ 军机处
⑨ 科举制
从表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5DBABC 6--10DDBCB 11--15BCDCD 16--20DCBAB 21--25ABCDC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计50分)
26.(18分)【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分)毕昇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4分)(任答两人即可得4分,此外答火药及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也可。)
(2)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6分)
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经济发展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6分)
(20分)(1)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迁移到南方地区。(4分)
原因:①北方地区寒冷;②北方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4分)
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兵役和徭役负担较轻,人口增加,社会安定。(4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办法:开明友善,真心相待。(2分)方式:军事征伐;加强管理;实行和亲;加强交流等。(任答两种方式得4分)
28.(12分)【答案】示例:关键词:郡县制 推恩令 行省制
主题:中央集权的加强
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国的实力已严重削弱,走向衰落,再也无法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的管理日益强化。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他任何组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