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这些文人群像的意义。。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世宦之家,后因生父、嗣父相继去世而遭遇觊觎、争夺遗产的家族纷争,伤心愤懑,以任性挥霍发泄苦闷,雍正十一年,吴敬梓移家江苏南京。常往返于扬州、真州、淮安间,与友朋诗酒酬唱,诗名鼎盛。乾隆十九年,吴敬梓偕妻与幼子游扬州,在扬州客寓逝世,由友人买棺归葬南京。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者简介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史》。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写作背景
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类型,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对丑恶的人与事,否定主要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而对值得同情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文体知识
晚清四大讽刺小说
儒: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外史:不同于“正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小说。
解题
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为止。小说展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既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
全书共五十六回,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内容简介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回楔子以王冕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厄”。
第一部分( 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7-55)“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全书结构
目录
目录
【第1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第2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分回概括
【第3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第4回】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第5回】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第6回】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第7回】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第8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
【第9回】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
【第10回】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第11回】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
【第12回】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
【第13回】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第14回】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第15回】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第16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第17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18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第19回】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
【第20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第21回】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
【第22回】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成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
【第23回】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
【第24回】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第25回】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第26回】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第27回】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文卿夫妇赶出了家门。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箫,就去扬州找季公子。季公子此时是鲍老爹的孙女女婿。
【第28回】季苇箫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箫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天申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第29回】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第30回】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应是暗指同性恋),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哥。
【第31回】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第32回】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第33回】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第34回】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第35回】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第36回】常熟有个虞搏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搏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搏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搏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第37回】虞搏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搏士的善举。一个是虞搏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搏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过;一个是虞搏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搏士不但不怪,反而给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搏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于协助,兹助他去四川继续寻找父亲。
【第38回】郭孝子找到尤知县,住了几日,临走前,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兹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与银两,令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但未料到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第39回】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第40回】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第41回】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第42回】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姥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为考中。
【第43回】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
【第44回】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由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第45回】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第46回】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搏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箫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箫,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箫,显出唐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第47回】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第48回】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成全美名,又能做个县里的楷模。果然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第49回】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第50回】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第51回】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招办。大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幅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
【第52回】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怂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第53回】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第54回】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第55回】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第56回】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儒林众生相
一、八股文士
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和王玉辉等
二、官绅
土豪劣绅:严贡生、严监生兄弟
贪官污吏:汤奉、王惠
三、真儒贤人奇人
真儒贤人: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
市井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四、形形色色的假名士
假道学——王德、王仁;
精神空虚的“名士”——杜慎卿、季苇萧、娄公子、景兰江;
八股文士
1.周进——腐儒的典型
周进的人生经历过翻天覆地的喜剧性变化。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此后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他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这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
周进
典型情节:周进撞号板
性格评点:中举前逆来顺受,皓首穷经,热衷科举,追求仕途;但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2.范进——腐儒的典型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范进
典型情节:范进中举
性格评点: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虚伪世故。
3.马静——八股迷的典型
马二(马静,马纯上)先生善良,能急人之难,周济过匡超人、洪憨仙;他热衷举业,不遗余力地宣扬举业,以赤裸裸的功名富贵去诱使匡超人进军举业。他庸俗、迂腐、游西湖时热情全在湖边的茶楼酒馆,各色小吃。
马静
典型情节:马二先生游西湖。
性格评点:为人热心肠,治学近乎迂腐。
4.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
他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
鲁编修
典型情节:鲁编修父女重学业
性格评点:老学究、痴迷八股举业、庸俗、空洞。
5.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恶劣的文痞
匡超人从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少年堕落为一个追名逐利,自吹自擂,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儒林外史》中蜕变的典型。马二先生不仅给予他物质上的资助,还为其传经授道,成为他进军科举的启蒙老师。他孝顺,机敏,能干,他的刻苦攻读感动了知县,终于踏上了科举之路。后混迹于杭州的名士圈,在“斗方名士”那里,变得厚颜无耻、自我膨胀。与潘三的一拍即合,干起了替考等非法勾当,他的礼义廉耻之心被彻底埋葬。他停妻再娶,目无法纪。薄情寡义,忘恩负义,对帮助过他的马二,潘三毫无报恩之心。
匡超人
典型情节: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面前的吹牛撒谎。
性格评点:堕落前,淳朴善良;堕落后,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
6.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
王玉辉生活清贫,但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对“礼”的追求与完善之中,一心想编三部书来影响世人。他鼓励女儿殉夫,可见其迂腐、残忍,他对礼教的盲目信仰使他和他的家人都成了悲剧人物。当王三姑娘的神位入主节孝祠,作为父亲的王玉辉却内心隐隐作痛,其后出行在外看到少年穿白的妇人,不禁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我们分明看到了这位老父亲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这恰恰说明,封建礼教的虚名无法平复骨肉分离的亲情之痛,封建礼教虽然可以压抑人性,但它不可能超越人性。
王玉辉
典型情节: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支持女儿以死殉夫。
性格评点:迂腐、残忍、执迷不悟。
官绅
1.严贡生——地痞恶棍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是严监生的哥哥,他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了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的房产。“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严贡生
典型情节:①严贡生惹官司;②抢弟弟家产;③云片糕敲诈船家
性格评点:巧取豪夺,横行乡里,霸道无赖,奸诈卑鄙。
2.严监生——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家财万贯却十分吝啬,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他每年典铺利钱多达数百两,有病却不肯医。起初撑着,后来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吃人参,不觉沉疴加身。临终之际,看着灯盏里两根灯草,不肯断气,直到挑掉一茎,才撒手西归。
严监生
典型情节:临死惜灯油,为王氏治病,题哥哥还钱
性格评点:吝啬,胆小怕事,也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
3.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汤奉
典型情节:知县枷死回教老师父,汤奉搜刮银子
性格评点:贪狠、蛮横
4.王惠——贪官污吏的典型
南昌太守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王惠
典型情节:独自返城,不肯接印,逃走。
性格评点:贪财、无立场,虚伪、薄情。
真儒贤人奇人
1.王冕——正面形象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结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地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作者借王冕之口,以天象变异说明“一代文人有厄”,痛斥八股科举导致士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造成社会风气的污浊腐败。
王冕
典型情节:①朝廷征聘隐居终老;②十岁辍学给人放牛;③画荷赚钱补贴家用;④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
性格评点:①才华横溢、淡泊名利;②超凡脱俗,见解独到;③懂事孝顺、勤奋好学、德行高尚。
2.杜少卿——正面形象
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装病拒绝应征出仕;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出资翻修祠堂,赠送银子给鲍廷玺组建戏班、赠与管家银钱以备办丧事。还资助过杨裁缝、郭孝子等;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携妻游清凉山,反对纳妾,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杜少卿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列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杜少卿
典型情节:①装病拒绝出仕;②携妻游园、抗婚逃婚、反对纳妾;③对友大方赠送财物
性格评点:①淡薄功名,蔑视权贵;②尊重妇女,反对歧视和摧残妇女;③追求自由,慷慨大方;④卖地助友。
3.沈琼枝——正面形象
沈琼枝是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她是穷读书人家的女儿,她受愚进盐商家后,不为其奢华生活所动,不为其淫威所迫,机灵地从盐商家逃出,她能文善绘,以卖诗文和刺绣为生。沈琼枝这个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光辉形象,虽占整部书的篇幅不多,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可爱可敬的灵魂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她在叛逆女性的文学画廊里也占有一席之地。
沈琼枝
典型情节:沈琼枝能文善绘,被大年夜盐商骗娶作小妾,她不甘愿受辱没,出逃到南京卖文、刺绣,
性格评点:精明干练,有勇有谋,乐观镇定,知书达理,处身自重。
假名士
杜慎卿——假名士
杜慎卿出身于一个“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世家,生得“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又有几分才情,是江南有名的风流才子他自恃出身高贵、学识不凡,处处做出名士雅人的举止,博得了一班朋友的亲近,日日生活在他们的赞誉、吹捧和奉承中,自己更觉得与众不同起来。然而,他也确有一些不同流俗之处,行为举止间,却仍然时时透出些内心深处的庸俗和卑污,使明眼人识出了他虚伪的本性。
杜慎卿
典型情节:①诸葛佑偶逢杜慎卿;②杜慎卿来访;③杜慎卿决意纳妾;④杜慎卿组织湖亭大会;⑤季苇萧戏弄杜慎卿;⑥杜慎卿介绍杜少卿给鲍廷玺
性格评点:有才情才学,但无聊空虚、慵懒自负、自命风流。
经典情节
1.周进撞号板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
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2.范进中举
范进五十多岁,考了好几次,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主考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被岳父胡屠户打醒,后张乡绅为了巴结范进给了范进一栋屋子和五十两银子,后范进有给了胡屠户六两银子。说明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严监生临死惜灯油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4.汤奉枷死回民老师父
汤知县处理偷鸡贼,一是侮辱,用朱笔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二是酷刑,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
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
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5.严贡生云片糕敲诈船家
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作不看见。
少刻,船拢了马头。严贡生叫来富着速叫他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又叫些马头人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的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
6.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7.才女沈琼枝逃婚独自谋生
沈琼枝是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做妾,父女遭到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依靠卖诗沽绣为生。后来又被盐商状告逃婚,只能求助于杜少卿,在公堂上作诗证明自己的才华,此举打动了县令,县令放她还乡另嫁。
8.马二先生游西湖
万事以举业为主的马二先生独自畅游西湖,原本是极具风雅的事,却对西湖美景置若罔闻,整个行程就是渴了吃茶,吃好茶坐在牌楼前看一船船来烧香的美女,马二先生先是在茶亭喝了几碗茶,直接坐在牌楼前看女人,看梳妆,看衣服,看模样,看面貌。接着,马二先生便吃面,吃不饱,就喝茶吃处片。吃完喝完,马二先生又开始看女人,这回是看船上女人换衣服,看了十几个人换,然后“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然后,他吃了一碗茶,拜见了皇帝的御书。最后,路过一个花园,得知布政司房里有人在此请客,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美食,吃点小食填腹后继续看西湖美女。
9.匡超人的势利嘴脸
匡超人原来是一个比较勤恳淳朴的农家子弟,先在柴行记账,后来又以测字为生,在杭州城隍山遇到了马纯上,马二劝他读书制艺,应试科举才是“荣宗耀祖”,“显亲扬名”的唯一途径,并且资助他回乡攻读。接着他在家乡又遇到了乐清县知县李本瑛,受到他的奖掖提携,先后考取了案取、秀才。从此以后,匡超人的气质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势利嘴脸才逐步暴露,甚至只承认李本瑛是他的老师,却不承认学里的老师!并公然对门斗发脾气:“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见他去做甚么?”其变化之大真是快速之至。但他又是何尝真心感激和爱戴李本瑛?只不过因为李本瑛是他的父母官,是他向上爬的靠山。后来李本瑛被错参了坏事,他竟然掉头不顾,并不过问,全不介意远走杭州。及至杭州途中,结识了景兰江,听到这个杭州“名士”的谈吐,一方面固然“不胜骇然”一方面也学会了欺世盗名的诀窍,对他的恩人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与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完全成了这个恶棍的帮凶。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主题思想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首先表现在笔法的客观、真实上。作者通过精确的白描,不加任何渲染。其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表现在它的讽刺手法的多样性。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
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相尽现”。文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3.人物塑造真实。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小说中许多人物性格处于流动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
艺术特色
阅读方法
阅读讽刺文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对光明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