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3: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高考试题 题材 体裁 涉及考点
2022新高考卷Ⅰ 山水田园 宋词 15题:选择题(理解与赏析)
16题:诗句的理解与概括
2022新高考卷Ⅱ 赠友送别 唐诗 15题:选择题(理解与赏析)
16题: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全国甲卷 咏物言志 宋诗 14题:选择题(理解与赏析)
15题:物象的作用
2022全国乙卷 赠友送别 唐诗 14题:选择题(理解与赏析)
15题:诗句的理解与概括
山水田园诗
诗人代表
南朝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晋朝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称为“王孟诗派”。
背景
历史
魏晋南北朝
战争频发 政治黑暗 人性觉醒 保全自身 匿于山林
唐代
社会风气:漫游之风、隐逸之风
仕途失意
【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
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根据所学及阅读高考调研,总结以下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包括?
1、山水风光;田园风光
2、田园中农民劳作之景(田园生活);山水渔父樵夫劳作之景
山林(寺)隐逸诗、乡野劳作诗
山水田园诗常考查哪些方面?
1、景(意境)——表达技巧——炼字炼句
2、情感——景情关系(写景诗范畴)
3、语言风格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
体味意境:山水诗的典型意象(山林、山寺)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鳜鱼、松树、竹林、荷、鹤、鸥鸟、各种山中动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香、鸟鸣、猿啼
空山、庙宇、钟磬
体味意境:田园诗的典型意象
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东篱菊 南山
分类:闲适和隐逸
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隐逸特点
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评价归纳】——【常见典故】:
(1)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2)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3)鸥鹭忘机:出自《列子 黄帝篇》。“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与世无争,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4)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体味意境: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清幽静谧、恬静美好、清幽明净、纯朴自然、平和和谐、
幽雅安逸、空灵飘逸、清新清淡
高远深邃
旷远、雄奇(《望庐山瀑布》)
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山寺、山林)“幽”:幽僻、幽静、幽雅、幽美、远离尘世;
活用诗中的字与词,用双音节词写意境。
1.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美景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想象、夸张、比喻、化动为静
领会情感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过故人庄》 田园景色和生活 表达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远近结合、白描、
借景抒情
领会情感
3.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归园田居》 田园景色及隐居生活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比喻、借景抒情、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领会情感
4.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江村》 江村的环境和生活 悠然闲适中隐含着悲苦(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白描、拟人
5.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题西林壁》 庐山景色及哲理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托物寓意
题凌云寺①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②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注】①凌云寺,在乐山凌云山。司空曙作此诗时,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任职。②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
哲理思索:不一定要在青山古寺,在红尘中也可以觉悟,有哲理的启迪。
结构特色:结尾处突然发问,语意转折,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格局。
心志表达:暗含即使在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志。
6.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情感) 怎样写的(手法)
《乡村四月》 田园景色和劳动场面 歌颂劳动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借景抒情、比喻、白描
【评价归纳】——【情感主旨】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4.悠然闲适中隐含着悲苦(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6.歌颂劳动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憎恨。
【评价归纳】——【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简练生动;
简洁淡雅;不加雕饰;
补充:乡野劳作诗
对接教材:《观刈麦》(白居易)、《悯农》(李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古代诗词之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劳动赞歌。 内容 劳动的乐趣、劳动的艰辛、社会的不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①白描。通过描写劳动场面,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②对比。通过劳动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对比,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③借景抒情。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补充:山水田园——隐逸诗
隐者生活
隐士人格精神
思想内容
超逸脱俗 高洁 闲适恬淡 自由洒脱 情趣高雅 淡泊名利
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生活
钦慕向往隐逸者,归隐的决心 ---隐与仕的矛盾
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淳朴闲适自由自在
【跟踪检测】
(2016年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参考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跟踪检测】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
B.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 柳宗元的名诗《江雪》中所表达的主旨与此诗具有相似之处,且两首诗的格调与意境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CE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C项格调没低沉; E项意境不同,而且《江雪》格调低沉。
2. 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渔夫形象?诗人在渔夫身上寄托了那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而又远离俗世的高洁的渔翁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体现了他的悠闲与高洁;诗歌中的五六句中“天际下中流”“云相逐”欸乃一声等句体现他寄情山水的洒脱与闲适。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自己孤高的品格的坚守。
【跟踪检测】
早秋山中作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参考答案】AE(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没有比喻)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
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每点2分,一共6分)
【跟踪检测】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答案 BD(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解析 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而“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官。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2分)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