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第二课时
23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谱写 幽静 茅屋 纯熟 清幽 琴键
陶醉 盲人 恬静 入场券 莱茵河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pǔ
lín
táo
yōu
tián
chún
quàn
yīn
lǚ
我会读
传
chuán
zhuàn
弹
tán
dàn
( )( )
传说
传单
传记
弹琴
弹奏
子弹
弹弓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小传
课堂演练
二、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
2.“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
3.“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4.“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贝多芬先生吧?”( )
迫切、渴望
体谅、安慰
诚恳、热情
赞美、惊喜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圈画相关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互动课堂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手足之情所打动,于是主动为他们演奏音乐。
赞叹弹奏技巧高超
赞叹感情表现得充分
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不仅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 表示肯定
6
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所打动。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学习活动一
贝多芬创作乐曲前茅屋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读第8自然段,并作简单批注。
交流展示
你都做了哪些批注
8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
月光的柔美
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在这样简陋的茅屋里,遇到了这位爱音乐、懂音乐的姑娘,如果你是贝多芬会怎样想呢?
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贫穷而又热爱音乐的人们,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
如果你是贝多芬
你会对小姑娘说什么
学习活动二
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轻柔、舒缓
旋律变化,气势增强
骤然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乐曲美妙的意境使兄妹俩都陶醉了
怎们想象
除了要欣赏音乐,还得展开想象和联想,写成一段文章。
如果你也觉得无从下手,不妨看看我的几点建议:
1.选择自己熟悉的音乐(曲子),比如《春天在哪里》;
2.根据音乐(歌曲)题目的关键词,结合音乐去想象、联想;
3.用上合适的描写手法,把你的想象写具体一点。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月光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小练笔: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在缓缓的钢琴前奏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往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手掌形的枫树叶正随着连绵悠长的乐曲有节奏的下降,一片一片又一片。
我完全沉浸在这火红色的世界中,不禁轻轻举起双手想拥抱这奇妙的世界。继续往前走,一条小溪横在我的面前,溪水随着乐曲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往前流,它的对岸是一间正冒着炊烟的田间小屋,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的歌唱,唱出了一首《秋之韵》。溪水旁的一丛丛野菊花像在对我微笑,好似在告诉我:“秋来了,秋来了,欢迎来到秋的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