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
主题二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气温与降水”第1课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了气温的基本含义,用多种类型的直观图像信息展示了气温的时空分布差异,旨在应对“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这一课标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推论,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学习者分析 气温每天都在接触,学生不陌生,但是对于天气预报如何得来的?预报气温感到很疑惑,介绍后很容易接受。气温均值容易理解,计算方法简单。气温分布规律有了纬度知识的铺垫,得出规律不难。
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习评价设计 1.能够说出气温是指什么温度。2.世界年平均等温线的判读方法。3.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气温的测定方法、日均温、月均温、年平均温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气温测量器 展示气温日变化图 气温是指什么温度? 气温是如何测定的? 气温的单位是什么? 气温测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如何计算气温的日温差、年温差,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了解气温的基本数据是如何得来(满分10分) 能够说出气温在哪里测量,有什么注意事项?(2分) 说出测量的工具(1分) 能够说出计算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方法。(5分) 能够说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2分)
任务二:世界年平均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曲线图 展示等高线的定义 等温线的定义? 等高线有什么性质?等温线有什么性质? ①同线等温 ②同图等距 ③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 ④等温线呈封闭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表示是高温中心 (满分10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能够根据等高线定义,给等温线下定义。(5分) 2.根据等高线的性质说出等温线的性质?(5分)
任务三: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曲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如何? 培养综合思维和归纳能力(满分10) 1.看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降低(2分) 2.能够说出海拔是如何影响气温?(3分) 3.能够归纳世界年破解气温的分布规律(5分)
任务四:根据气温变化判断半球位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已知,同纬度的A为陆地,B为海洋,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此地区属于哪个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2.A、B两地的气温哪个高? 3.此图表示的是哪个月份(1月或7月),为什么? 1.根据气温变化规律说出夏季、冬季,海洋、陆地气温的变化情况并能解释其原因? 2.如何通过气温判断半球和根据不同时间的气温判断海陆位置?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能够根据气温变化规律说出夏季、冬季,海洋、陆地气温的变化情况并能解释其原因(5分) 2.能够根据气温曲线的形状判断某地位于南北半球(2分) 3.能够根据不同时间和气温情况判断某地的海陆位置。(3分)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40分) 24——28 29——32 33——40
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利用互联网查询,历年来世界冬奥会召开的大致纬度范围和地形有何特点?为何要这样选择? 知识拓展和综合思维的培养。(满分10分) 能够较为清晰地汇报冬奥会召开的大致纬度范围和地形选择的有利条件。
课时作业 附表后 作业评价量表附作业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课堂活跃。等温线与纬度大致平行方向,但图上显示的不太一致,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理解不容易。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根据气温的变化,判断海陆和南半球。方法是同纬度地区判断两地气温的差异来判断海陆和半球位置。需要适当地练习,不断加强。
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2023上·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中)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 D.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答案】1.D 2.C
【解析】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高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纬度低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20℃,A正确;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南半球气温受陆地影响小,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正确;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年内平均气温差异大,C错误;从世界范围看,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相平行,D正确。故选C。
【点睛】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朝鲜半岛与我国陆地相连,半岛北部是朝鲜,南部是韩国。下面左图为朝鲜半岛地形图,右图为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朝鲜首都1月气温为()
A.0~4℃ B.-4~-2℃ C.-8~-4℃ D.-8~-6℃
4.甲地与平壤相比()
A.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平壤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D.平壤与甲地温差相差不大
5.朝鲜半岛中东部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3.D 4.C 5.B
【解析】3. 读等温线的分布可知,等温距为2℃,平壤位于-8℃等温线和-6℃等温线之间,即平壤1月的气温在-8~-6℃,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 由所学可知,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读图可知,甲地与平壤相比,甲地的等温线比密集,温差大,C正确;A、B错误;甲地与平壤相比,两地的等温线疏密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两地温差相差较大,D错误。故选C。
5.读图可知,朝鲜半岛中南部等温线向南弯曲,且中部气温低于东西两侧,结合地形图可知,朝鲜中南部地区为太白山脉,地势高,即此处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低,使得等温线向南弯曲,B正确;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时,通常是受到纬度因素的影响,与题意不符,A错误;当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时,通常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与题意不符,C错误;通常来说,人类活动对等温线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大幅度的弯曲,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时,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在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时(或等温线在海岸线处发生弯曲时),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023上·四川泸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生育期是指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天数。读世界某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期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中大洋甲、乙依次是( )
A.北冰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北冰洋
7.下列关于图中P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位于南温带、东半球 D.位于南美洲南部地区
8.关于图中P、Q两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P地生育期长于Q地②Q地生育期大于120天
③纬度差异造成P、Q两地生育期不同④P地生育期小于Q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6.C 7.C 8.A
【解析】6.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非洲南部地区。该地西临甲大西洋,东临乙印度洋。故选C。
7.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图可知,图中P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所以大致经纬度位置是(25°E,32°S)。 读图可知,P地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图示地区冬小麦的生育规律大致是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这是由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冬小麦的生育期越短。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二、解答题
9.(2023上·天津蓟州·七年级统考期中)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据图可知,等温线大致与 (填经线或纬线)相平行,南北回归线间年平均气温大体在 ℃以上。
(2)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的分布规律。
(3)AB两地大致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但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由此可知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 (填相同或不同)。
(4)DE两地大致位于同一纬线附近,但D地的年平均气温比E地偏低,是因为D地海拔比E地 (填高或低)。
【答案】(1) 纬线 20
(2) 低 递减
(3) 高 不同
(4)高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纬线是东西方向,等温线也是东西方向延伸,所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
(2)由图可知,A地比C地纬度低,所以,C地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
(3)AB两地大致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A地气温约20℃,B地气温大于20℃,A是海洋,B是陆地,纬度相同,两地年平均气温的比较,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说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读图可知,亚洲中部的D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东部地区是平原,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偏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是地势对气温的影响。
10.(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校联考期中)【主题学习 世界气温】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带来了光明和热量,我们的地球才有如今的生机勃勃。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城市 1月均温 7月均温
① -9.3℃ 18.2℃
② 3.5℃ 16.5℃
③ 25.9℃ 28.3℃
④ 26℃ 14℃
探究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结合图1和图2分析,①~④四个城市,1月均温最低的是 ,7月均温最低的是 ,年温差最小的是 。
(2)夏季许多居民喜欢到海滨避暑,原因是同纬度夏季 。
探究二: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3)甲区域分布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试分析夏季登山运动员仍然需要准备厚实的衣物的原因: 。
探究三:世界上均温最高的大陆
(4)乙大洲被称为“热带大陆”,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依据是 。
【答案】(1) ① ④ ③
(2)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3) 喜马拉雅山脉 海拔高,气温低
(4)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分析】本题以东半球简图、四城市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世界的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①~④四个城市,1月均温最低的是①,为-9.3℃;7月均温最低的是④,为14℃。年温差最小的是③,为2.4℃。
(2)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所以夏季许多居民喜欢到海滨避暑。
(3)甲区域位于亚洲南部,分布着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夏季登山运动员仍然需要准备厚实的衣物。
(4)乙大洲为非洲,北回归线经过其北部,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布,被称为“热带大陆”。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 得14分 得18~20分 得21~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