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课时设计+作业--【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课时设计+作业--【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9 14:3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
主题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材从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方面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使学生对气候的形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为下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对具体区域的气候特点的形成做出科学的解释。
学习者分析 在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中学生已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有了基本了解。纬度的基本性质和气温随着纬度变化而逐渐变化的特点也已经有了认识,所以在本课时太阳高度与纬度和气温的高低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
学习目标确定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学习评价设计 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气温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长短有何关系? 一天中,早、中、晚气温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的有何关系? 地球自转的特点是什么?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球公转的特点是什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运动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极圈以内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7.地球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各带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地球形状与气候——探究太阳高度角与气温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1.沥青一组概念。 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 2.阳光斜射和直射,地面受热面积如何?太阳辐射强弱?气温高低? 3.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摆放集热板时,你认为哪种摆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1.看课本,自学或讨论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中午12点的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的地点,太阳高度角=90°) 2.讨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气温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阳光斜射(太阳高度角小),受热面积大,光束分散,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3.学生讨论。B 归纳总结能力。(10分) 1.能够归纳概括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气温的高低的关系。(5分)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太阳能安装装置。(5分)
任务二:地球形状与气候——探究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1.太阳高度角与影子有何关系? 2.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讨论:1.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2.北半球夏季热、冬季冷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太阳高度与日常现象影子的关系。(满分10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正确回答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5分) 通过讨论,能够正确表述北半球夏、冬季节气温的高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5分)
任务三:地球运动与气候——一天中,早、中、晚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气温有何变化?为什么? 一天中,早、中、晚气温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有何关系?(早晨和晚上冷,中午热) (地球运动,早晚太阳高度角小,中午太阳高度角大) 生活中的地理(10分) 联系生活体验,能够正确说出早、中、晚气温的变化情况以及能够用地球运动解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影响气温(10分)
任务四:地球运动与气候——地球自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地球自转特点? 产生的地理现象? 1.地球自转的特点是什么?周期:一天。方向:自西向东。 2.讨论: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基础知识的掌握。(满分10)1.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5分)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说出自转产生的现象。(5分)
任务五:地球运动与气候——地球公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地球公转的特点?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太阳高度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教师展示下图 说出地球上五带划分的界线。 5.你知道春、夏、秋、冬是哪几个月吗? 1.地球公转的特点是什么?周期:一年。方向:自西向东。 讨论: 1.通过看图。参照夏至日方法描述其他节气现象。(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运动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的界线和五带名称。 4.一年四节各是哪些月份?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综合思维能力。(满分60) 1.仿照老师的描述方法分别说出参照夏至日方法描述其他节气现象。 (二分二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每个节气20分) 2.通过读图,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10分) 3.能够根据五大划分图说出地球各带之间的分界线(10分) 4.能够根据已学知识说出五带各地热量情况(10分) 5.能够说出春夏秋冬各是哪些月份(10分)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100分) 60——70 71——80 81——100
拓展学习设计 测量近几天的竿子影子变化情况 准备工具:米尺。测量三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早、中、晚竿子影子的长度。每一次做好记录。总结早、中、晚影子的长度变化和三天影子早中晚的长度是否变化?(30分)
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 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附评价量表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地球的运动比较抽象,需要通过演示实验,并结合生活实际解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温的变化——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2022上·湖北黄石·八年级校考期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该诗句体现出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A
【详解】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由于海拔较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故该诗句体现出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A正确。跟纬度因素、海陆因素、人类活动无关,BCD错误。故选A。
2.(2023上·河北廊坊·八年级校考期中)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较丰富,原因是( )
A.位于赤道附近 B.位于内陆 C.位于迎风坡 D.人类活动影响
【答案】C
【详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跨越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和巴基斯坦。它远离赤道,所以不是因为它位于赤道附近才导致南坡降水丰富。故A错误。喜马拉雅山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南坡之所以降水丰富,并非仅仅因为它的内陆位置。内陆通常降水较少,这个选项并不解释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富的原因。故B错误。喜马拉雅山南坡面对印度洋,处于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夏季时,来自印度洋的湿润季风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升,带来大量降水,形成了迎风坡的特征。这是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虽然人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气候,但它并不是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2023上·山东济南·六年级统考期中)读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气温变化规律来看,三地均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西半球 D.东半球
4.关于A、B、C三地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B.B是北温带,气温年较差小
C.C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D.三地平均气温最高月都是七月
5.造成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无法确定
【答案】3.B 4.B 5.A
【解析】3.读图分析,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中,最高温均出现在7月,说明三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选B。
4.读图分析,A地全年高温,属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A正确;B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B错误;C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C正确;三地平均气温最高月都是七月,位于北半球,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B。
5.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从图中三地气温可以看出造成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地纬度最低,C地纬度最高,A正确,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
(2023上·重庆忠县·九年级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考期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杭州亚运会期间地球将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白昼黑夜交替 B.地方时间不同 C.太阳东升西落 D.春夏秋冬四季
8.“杭州9月23这一天后,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该日之后的变化是( )
A.昼长夜短,昼变长 B.昼长夜短,昼变短
C.昼短夜长,昼变长 D.昼短夜长,昼变短
【答案】6.D 7.D 8.D
【解析】6.杭州亚运会于2022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A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的④段。故选D。
7.白昼黑夜交替、地方时的不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A、B、C不符合题意。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D符合题意。故选D。
8.每年的9月23日这一天后,也就是秋分日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温带的杭州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二、解答题
9.(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校联考期中)【金砖合作 走进南非】当地时间2023年8月23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发表题为《团结协作谋发展勇于担当促和平》的重要讲话。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12分)
(1)图2是非洲南部地区,非洲东侧濒临的大洋是 。
(2)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地球公转到图1中 位置,该段时间约翰内斯堡的昼夜状况是 。
(3)4个月后,我们的家乡大约会迎来 (节气),此时南极圈以内将会出现 现象。
(4)图2中甲岛屿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很大,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印度洋
(2) ② 昼短夜长
(3) 冬至 极昼
(4)岛屿中部为山地,东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属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分析】本题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举行为材料,涉及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二分二至日的划分及特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东侧濒临的海洋是印度洋,该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2)2023年8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地球公转到图1中的②位置,即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约翰内斯堡昼短夜长。
(3)会议结束的4个月后,即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我们的家乡会迎来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南极圈将出现极昼现象。
(4)由图2可知,甲岛的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这是由于岛屿中部为山地,东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属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10.(2023上·湖北随州·七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20分)
(1)写出图甲中B点的地理坐标: 、 。
(2)图甲中阴影区域①、②、③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3)图丙所示的这一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处,此时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极圈内会出现 现象。
(4)当地球位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C处时,北京正处在 季,澳大利亚正处在 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上的D处向A处运动的过程中,北京市的白昼将变 。
(6)当地球公转至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北昼长夜短 B.同学们穿着短袖上学
C.正值水稻生长期 D.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1) 45°N 0°
(2)①
(3) D 昼短夜长 极夜
(4) 秋 春
(5)长
(6)D
【分析】本大题以三幅地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经纬网定位、经纬线的特点、地球公转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图中B点位于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纬度位于赤道以北,为45°N。
(2)相邻的两条经线和两条纬线围成的网格面积,经纬度间隔相同,纬度越低,面积越大。阴影区域①、②、③中①纬度最低,实际面积最大。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读图可知,图丙所示的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D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随州昼短夜长,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
(4)当地球位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C处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北京正处在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在春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D处向A处即由冬至日向春分日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白昼将逐渐变长。
(6)当地球公转至D处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湖北省昼短夜长,A错误;冬季气温较低,同学们不可能穿着短袖上学,B错误;冬季水稻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冬季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正确。故选D。
11.(2022上·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读“地球五带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五带的名称:A 带,B 带。
(2)A、B两带的分界线②纬线名称 。
(3)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 。(填字母)
(4)太阳直射地区最北、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 。(填纬度)
【答案】(1) 热 北温
(2)北回归线
(3)DE
(4) 23.5°N 23.5°S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五带图为材料,涉及地球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详解】(1)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五带的名称为A热带,B北温带。
(2)由图可知,A为热带,B为北温带,A、B两带的分界线②纬线名称为北回归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带中,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D北寒带和E南寒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地区最北界线为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最南界线为南回归线,纬度为23.5°S。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满分60分) 36~42分 43~48 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