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导学案
执笔人: 研讨人: 审核人: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教导和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配合,为了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份导学案请督促孩子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在孩子完成后请你检查后签名。
家长签名: 学生签名:
导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学习重难点: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学情分析: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三、展示提升: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四、拓展延伸: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反馈测评: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延安精神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
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三、展示提升:
1、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2、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五、反馈测评: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2.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乐 不快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七、执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