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本诗的“当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质疑法 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温故知新:我们之前学过的羁旅诗名篇有哪些?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我知温庭筠一二
温庭筠(约812-866),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庭筠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27、35、43岁参加进士考试),生活坎坷,仕途失意。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晚年的温庭筠境况极其凄凉,穷困潦倒,声名狼藉,落魄江湖,甚至因夜宿街头而遭到巡夜士兵毒打。最终,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
三、我读《商山早行》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放声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对照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翻译:黎明起身,车马所挂的铃声叮当。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心中涌起阵阵悲伤。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鸣;足迹依稀,木板桥上覆盖着清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枳花绽放,使驿站的泥墙变得明艳。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池水回暖,野鸭大雁,早已挤满边沿曲折的池塘。
四、我与温庭筠同行
(一)出发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
讨论明确①: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讨论明确②:早春。
“霜”并不是秋冬季节仅有的,其实在春天也会有霜。槲树在河南生长得较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所以,“槲叶落山路”写的是春天的景。
枳树也生长在商县、洛南一带,枳树开花就是在4月份也就是在春季,开的是白色的花,所以“枳花明驿墙”写的当然是春季了。
(二)颔联、颈联描写了作者途中所见所闻,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什么样意境,作者的心情如何?
讨论明确:铎声、鸡声、残月、板桥、寒霜、落满槲叶的山路、驿墙、等描绘异乡初春山中黎明特有的景色。
铎声、鸡声、残月、板桥、寒霜、落满槲叶的山路、驿墙、枳花,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悲苦的氛围
意境特点:凄清、悲凉。
心情: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三)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你觉得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在你学过课文中,有哪些诗句与这两句相同或相似?
讨论明确:①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叠加(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通过“鸡声”、“茅店”、当空残“月”、“人迹”、“板桥”、微“霜”一些富有初春山村黎明特征的景物,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早行”的情景,烘托出环境的凄清冷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列出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山村咏怀 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列锦”,即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巧妙地排列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四)尾联描写了作者旅途中所想,作者所想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
1.才离开家乡不久,诗人便在夜里梦到初春时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早行”之景与思乡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2.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尾联所写之景虽与颔联颈联意境虽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实写异乡,虚写故乡,在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五、小结
诗人选取早春早行时于驿站中所见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六、我来写
用一段文字描写自己与家人、同学、朋友的一次出行。
建议:
1.出发时间(季节)
2.出发地点(环境氛围)
3.途中所见所闻或联想想象(写作手法)
4.心情感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