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单元框架
选必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劳动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决定力量,劳动工具的日益改进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劳动工具不断演进
机器大生产
科技改变生活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习目标: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劳作方式的发展
目录:
时空坐标
古代农业生产发展三个阶段: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
学习任务1:基础知识梳理。阅读课本第一目前四段,梳理我国及世界农业工具的变化,将划线部分填充完整。
基础落实
铸造
赫梯
铁制农
钢法
青铜
灌
具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 中国古代耕作工具
石制农具 铜铲 铁锄
材料二 灌溉工具的演变
筒车和翻车都是灌溉工具,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不用人力,而翻车要用人力将水从低处汲到高处。
提示 特点:种类增多;材质由非金属到金属;动力发生了变化,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总结提升】中国古代耕作工具发展的历程体现出怎样的变化?
木、石、骨、蚌质农具 → 青铜农具 → 铁农具
刀耕火种 → 石器锄犁 → 铁犁牛耕(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
人力 → 畜力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变化一农具材料:
变化二耕作方式:
变化三农用动力:
1.耕作工具的进步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①新石器早期 ②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陶器
圈厩
马槽
先秦 ①有限青铜农具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桔槔----杠杆原理
秦汉-明清 南北朝----灌钢法 唐朝----曲辕犁(标志耕犁基本定型)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 ----筒车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②小亚细亚率先冶铁 古埃及----杠杆原理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 小结:农业工具的变化
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
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壹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一)纺织工具
时空 概况
古代中国 3万年前
新石器 晚期
汉朝
元朝
古代西方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
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花纹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机模型
汉·画像砖
方圆绮错,微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兔耳跧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蚕人告讫,舍罢献丝,或黄或白,蜜蜡凝脂,纤纤静女,经之络之。 ——(东汉)王逸《机妇赋》
《机妇赋》描绘的是哪种纺织工具?
老官山提花机模型的出土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实证了《机妇赋》中描绘的纺织工具是存在的。
②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③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壹
二 、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一)纺织工具
时空 概况
古代中国 3万年前
新石器 晚期
汉朝
元朝
古代西方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
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花纹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历史常识】纤维→纱→线→布
☆ 我国纺织原料经历过程:麻→丝→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文物简介】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整件素纱襌衣分量仅49克。除去袖口和领口部分,其余重25克左右。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南朝
唐 宋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钉
置于器物底部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制造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制作圆形坯件,以调控车速,控制坯件厚度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二)陶瓷工具
泥条盘筑(制陶)
坯车(制坯)
匣钵(防止污损)
支钉(防止粘连)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坯车、匣钵、支钉分别做什么用的?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工具的进步:教材补充
唐朝
清朝
陶器
新石器晚期
青瓷
粉彩
珐琅彩
东汉晚期
南北朝
白瓷
南青北白
独立部门
宋朝
元朝
明朝
景德镇瓷都
五大瓷窑
进入彩瓷阶段
青花瓷
五彩瓷
黑陶高足杯
青瓷莲花盏托
白瓷
元朝 青花瓷
景德镇:瓷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2、陶瓷工具
3、冶炼工具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土炉
熔化金属原料
锤
打击金属原料
锉
磨平金属
坩锅
熔化金属
范
定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
水排
冶铁鼓风工具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
◎西汉五铢
条形铜子范
【小结: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类别 时期 生产工具
纺织 工具 约3万年前 骨针
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纺轮
汉朝 纺车、提花机
元朝 纺纱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获取的生产工具
制瓷 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坯车:制作圆形坯件,以调控车速,控制坯件厚度
南朝 匣钵: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 支顶: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冶炼 工具 商周 土炉、锤、锉、坩埚、范等
东汉 水排:冶铁鼓风工具
材料一:(王)大令众人,曰:“ 協田。”
材料二:李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情 境
变化:
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劳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集体劳作
个体劳作
①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发展)
②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变革)
除了材料提到的两种劳作形态,我国及世界劳作方式还有什么形态,这几种形态各自有何特点?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集体 劳作
家庭式 劳作
庄园式 劳作
(一)农业劳作方式
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简单;春秋晚期前的劳动形式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奴隶集体耕作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田庄)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1)时间:东汉——魏晋南北朝
(2)原因:豪强地主占有地方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并招抚大量依附农民为其耕种土地,这种劳作方式逐渐形成庄园经济。
(3)特点:①规模大、自给自足,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低; ②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强;③聚族而居,有一定宗法色彩;④武装性,拥有家兵、筑有坞堡 。
(4)影响:影响国家赋役征收,易形成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任务:阅读课本P22第三目,梳理表格内容,比较农业家庭式与庄园式经营方式的异同。
基础落实
方式 时间 特点 作用
农业家庭式 中国战国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家庭生产、自给自足 促农业、供赋税
农业庄园式 罗马共和国晚期、中古时期西欧、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集体劳作、大小不一、自给自足 促进生产力发展
手工业家庭式 春秋战国 以家庭为单位、世代传承、与家庭生产相结合 农民生活的重要来源,提高手工业技艺
提示 相同点:①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农民都受到封建地主剥削。
不同点:①庄园经济下土地主要归领主所有,农民可领少量份地;小农经济下自耕农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②庄园经济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性,缺乏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性,生产积极性较高。
③庄园经济下农民受领主剥削,向领主缴纳租税;小农经济下农民受国家控制,向国家(或地主)交租服役。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 阅读教材p23第2段回答,我国古代手工业方式有哪几种形态,分别有何特点?
◎古代酿醋作坊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 手工业经营方式
经营形态 出现时间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工业 西周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主要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孕育雇佣劳动关系
家庭手工业 春秋战国 家庭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到近代破产
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 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享誉世界,世界领先。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态并存。 3、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4、技术不断进步。 5、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唐六典》
第4课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堂小结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灌溉工具(陶器、杠杆、翻车、筒车)
畜牧工具(圈厩、马槽)
集体劳作、家庭劳作、庄园
劳作方式的发展
纺织工具、制陶瓷工具
冶铁工具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小结与反馈
1、本节课的标题是什么?有几部分构成?三个学习聚焦都说了什么?
2、学完之后,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进一步解答?
3、画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附在本课大的空白处。
【练习巩固】
(2023·浙江·高考)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可知,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C项正确;灌钢法是南北朝出现,排除A项;公元前15世纪小亚细亚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
26
(2020.1·浙江高考·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元代
【答案】C
(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答案】D
27
(2016·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28
(2016·江苏高考·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B
(2015·天津高考·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答案】B 耧车
29
(2015·全国Ⅰ卷高考·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2015·广东高考·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