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莱特兄弟 B. 卡尔·本茨
C. 史蒂芬孙 D. 瓦特
2.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冶金业
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4.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一辆最早研制成功的蒸汽机车,它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5.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6.下表是某同学笔记摘要,这位同学研究的是( )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 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物种起源》
7.《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创作的背景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8.19世纪上半期,被称为体现理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已显得面目狰狞,这使得人们深受震动,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何去何从。“思考”的重要成果是( )
A.确立大工厂制度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实行农奴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9.“史论”是指在历史研究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19世纪中期,马克思撰写了《资本论》等著作
C.1864年,英法等国的工人代表成立“第一国际”
D.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10.习近平指出:“这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掀起
11.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的是( )
工人阶级的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十二铜表法》 B.《1787年美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12.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 “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是( )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13.《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该文献的作者是( )
①马克思 ②杰斐逊 ③恩格斯 ④伏尔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请将下列文献前的序号与相关的史事前的字母符号连线,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手稿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①——a ②——b ③——c B.①——c ②——b ③——a
C.①——b ②——a ③——c D.①——c ②——a ③——b
15.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6.一百多年来,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劳动者有各自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唱着同一首歌。这首为了宣扬巴黎公社精神、鼓舞无产阶级斗志而创作的歌曲是( )
A.国际歌
B.英雄交响曲
C.纳塞曲
D.命运交响曲
17.代表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觉醒的工人运动不包括(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人民起义 D.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1864年9月28日,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组织———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群众集会上成立 下列关于这一国际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等经济内容为斗争目标
B.它通过在各国建立的支部组织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得到了它的支持
D.它建立于法国巴黎,后来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9.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
A.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B.公社监督工业生产
C.管理逃亡
D.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20、.它诞生于1864年,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它也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它”是( )
A.大陆会议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 D.第一国际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表明英国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2.“抗争”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领导人之一的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这首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这首歌在全世界传唱开来。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冬宫的工人士兵就唱着这首歌夺取了冬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首歌一直是苏联的国歌。(据教材、教参相关内容组编)
材料二 98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宣告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今天,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血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摘自2017年5月4日 《人民日报》社论《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材料三 根据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摘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 〉1号)
(1)材料一中“这首歌”指什么?是哪个阶级的“抗争”号角?
(2)结合材料二,指出98年前五四运动的“抗争”对象以及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主题词。
(3)据材料三,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和全面扩大的标志性时间及史实。80多年前吹响中华民族抗日“号角”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谱曲的?
答案
1-5 DADBB 6-10CBBAA 11-15DACBD 16-20ACDAD
21.(1)现象: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有了明显增长。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推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经济发展进步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之路。
22.(1)《国际歌》 无产阶级
(2)反帝反封建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3)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