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5: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否则容易中毒,造成人中毒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CO和C都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都是CO2
4.同学们中考时需用2B铅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石墨
C.金刚石 D.二氧化锰
5.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装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不会变色
B.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尖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7.实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8.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CO2溶于水,向溶液滴加石蕊显红色 CO2显酸性
D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A.A B.B C.C D.D
9.可以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注射器内有液体 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二、填空题
10.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11.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做出了总体安排。脱贫先治水,让贫困地区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脱贫的基本要求。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的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13.通过一年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规律.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C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将其倒扣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会出现   、   的现象.
14.H2、CO2、CO、CH4四种物质中,某种物质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具有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之处(其他三种物质在这一点上则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请按要求及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 该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的不同之处
例:H2 组成上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
       
       
       
       
三、计算题
15.18小铭同学为测定某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5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的重复操作(已知: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表: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请计算:(请写出计算过程)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16.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猜想】
Ⅰ.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是      ;
Ⅱ.能够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可能是      .
(2)【实验】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并分别标注为①和②.
(3)实验二: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①号集气瓶中的溶液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②号集气瓶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C可制取的气体是   ,C装置中的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原因是   ,写出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不选择B装置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方程式(文字或化学式)   。
(3)若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装置(填字母)。
(4)验证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5)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选择   (填字母)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文字或化学式)   。
(6)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集满瓶?   。
(7)加热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都要共同用到药品二氧化锰,那么二氧化锰起   作用,它在反应中作   。
(8)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以是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