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单选题
1.近日即将开通的兴泉铁路横贯三明五个县区,它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若小圆同学坐在停靠在站台的动车里时,却感觉自己坐的动车在向前行驶,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自己的座位 B.动车站台 C.向前行驶的动车 D.向后行驶的动车
2.如图,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活动中,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的生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20架直升机都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这20架直升机都是运动的
C.以领航机为参照物,其它直升机都是运动的
D.飞在前面的直升机比后面的直升机运动的快
3.小红妈妈骑电动车送小红去上学的路上,以小红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要说明运动的相对性,还需要的依据是( )
A.以小红为参照物,电动车是静止的 B.以学校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电动车是运动的 D.以妈妈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
4.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高铁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从旁边走过的乘务员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这列高铁的车厢 D.关着的车门
5.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两位火炬手轻轻把火炬放上“大雪花”完成“点火”仪式,如图所示,这与“低碳环保”理念相契合,就是我们提倡的“极简主义”理念,那么之后火炬和“大雪花”一起缓缓上升中,如果认为火炬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点火运动员 B.地面
C.“大雪花” D.现场坐席里的观众
6.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平直轨道上速度不变行驶的复兴号列车
B.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C.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D.在百米直道上赛跑的运动员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越大,s越长 B.v越大,t越少
C.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D.求平均速度,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9.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时甲在乙的前方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11.如图(a)(b)是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沿着同一直线运动,则3s后,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
A.20m或8m B.12m或32m C.8m或32m D.12m或20m
12.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7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跟5~7s相比,0~2s小车运动的更快
D.2~5s内,小车运动了2米
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在第4s~19s时,以甲为参照物,乙物体是运动的
C.第4s~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两物体相遇
B.t1时刻两物体可能相遇
C.t1时刻两物体一定不相遇
D.甲物体的加速度比乙物体的加速度小
15.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6.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60cm,s2=30cm,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8m/s
④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多选题
17.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一定越快
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一定越长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无关
1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高的坡度
B.实验中,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
C.小车通过后半程平均速度大于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9.如图是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t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A.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B.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C.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D.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三、填空题
20.晴朗夏天的夜晚,我们往往看见月亮往云里钻,这是以 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如果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1.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实验,最新消息显示,今年秋季C919将在加拿大伦敦国际机场进行自然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在高空飞行过程中冷水滴或降雨接触机体后 而形成,也可能是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该结冰过程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22.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 (填“河岸”或“门窗”)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而“人不觉”是描述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是 (填“运动”或“静止”,下同)的。尼玛和扎西分别乘坐不同两车同向同速匀速直线行驶,则尼玛看扎西是 的。
2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
24.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松手后,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 ;从实际运动轨迹看,箭从射出到命中远方的目标,这个过程做 运动。
25.高德地图的骑行导航如图所示,小华同学按照标有“”符号的线路从家骑行到学校,小华骑行的运动属于 运动(选填“直线”或“曲线”);小华骑行到学校,他相对自行车是 的。
26.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0.36km= m;1.5h= s。
27.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28.如图所示,该停表的读数为 分 秒,合为 秒。
29.比较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利用相同的时间比 ,也可以利用相同的路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72km/h= m/s,10m/s= km/h。
30.如果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作“速度”,则“速度为0.2s/m”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 。若甲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乙物体在7s内通过的路程为80m,运动较快的是 物体。
32.如题图所示,为行驶中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表,此时汽车行驶中的速度为 km/h,合 m/s(保留一位小数)。
33.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是 s。
34.如图所示,在2021年8月1日进行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上,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冲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苏炳添的百米速度是 m/s(保留一位小数)。比赛中,以苏炳添为参照物,跑道旁的广告牌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5.人们利用回声来测定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某人面对远处的山岸喊话,经过3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米/秒,则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为 。
36.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
37.悠然东至,鹤舞升金,4月15日2023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在我县举行,如图所示。若某选手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38.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39.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表示物体静止的是 ,④表示物体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4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经过5s,最快的车的速度是 。
41.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足够长的水平木板上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小车运动的路程是 cm,所用的时间为0.6s,则小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4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43.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滴痕”,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处至最后一滴墨水处的运动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在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小车的运动时间为
44.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些。
45.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B的运动速度 m/s;
(3)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
四、实验题
46.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用刻度尺测出s=80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为 m/s。
五、计算题
47.一物体在前2秒内行驶了20米,静止了1秒钟。又用4秒钟行驶了80米。问此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8.如图所示,这是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情景。某天早晨,小明先以3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60s,然后在4min内骑行1.2km到达学校。求:
(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49.北京站到上海站的G11次高速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北京 始发站 08:00 0
济南 09:30 09:35 330
南京 11:15 11:28 680
上海 01:08 终点站 1017
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济南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列车在11:20的瞬时速度多大?
50.某快速公交“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34km,全程平均速度为4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小时?
(2)“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36km/h的速度运行100s,停车30s,再以54km/h的速度运行120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51.小明沿直线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三分之一路程的速度为,后三分之二路程的速度为,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写出对应的推导过程)温馨提示: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提前设定。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C
6.A
7.D
8.B
9.C
10.C
11.C
12.B
13.B
14.B
15.C
16.A
17.ACD
18.BC
19.BCD
20. 云 运动
21. 凝固 凝华 不属于
22. 河岸 静止 静止
23. 运动 轻舟
24. 形状 运动状态 曲线
25. 曲线 静止
26. 360 5400
27.s
28. 3 38.5 218.5
29. 路程 时间 20 36
30.物体运动1m需要的时间是0.2s。
31. 比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甲
32. 60 16.7
33.750
34. 10.2 运动
35.510m
36. 南 800
37.2.4
38. 0.3 1 大
39. ②③ ① 加速
40. 静止 6m/s
41. 30.0 0.5
42. 变速 1.9
43. 减小 7t
44. 刻度尺 小
45. A 0.8 >
46. 秒表、刻度尺 便于计时 0.4
47.14.3m/s
48.(1)180m;(2)5m/s
49.(1)210km/h;(2)零
50.(1)0.85h;(2)11.2m/s
5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