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在室温下全是液态的是( )
A.酱油、醋、食盐 B.水、煤油、铝
C.石蜡、钢铁、水 D.酒精、煤油、水银
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 B.明矾、水、玻璃
C.萘、铁、松香 D.水晶、食盐、黄金
4.图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这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适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肯定是非晶体,N肯定是晶体
B.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不一定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D.有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5.在严寒的冬天气温达-10℃,很深的湖中湖面上结有一层很厚的冰,冰的上表面的温度为-10℃,则冰的下表面的温度是( )
A.一定是-10℃ B.低于-10℃
C.等于0℃ D.在0℃~-10℃之间
6.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变化而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放热蒸发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放热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地表水蒸发至空中就会消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C.液体蒸发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有关“白气”是什么,a、b两位置处温度和“白气浓度”比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小水珠,a处温度较低,a处较浓 B.它是小水珠,b处温度较高,b处较浓
C.它是水蒸气,a处温度较低,a处较浓 D.它是水蒸气,b处温度较高,b处较浓
9.“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将手上的水烘干
C.冰雪消融 D.树枝上的霜
11.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A.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寒冬河水结冰 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同时沸腾
13.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前线,医护人员辛苦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华,放热
14.如图是制霜的两种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B.制霜的过程中,冰和干冰都吸收热量
C.冰中加盐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
15.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5 ℃读作“零下5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7 ℃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16.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17.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其水银柱液面会上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水银柱液面上升,温度计里的水银质量不变
C.当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18.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e B.adf C.be D.ae
19.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汽化吸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汽化吸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20.过去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如图所示,这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冰冻室内液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B.氟利昂在冷凝器内汽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放出
C.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从冰箱内拿出的冰冻饮料会“冒汗”,这是液化现象
21.“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伴随着一轮明月,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直冲云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树里程碑,中华民族在苍茫宇宙间有了新的坐标点。为防止火箭将喷出的高温燃气将发射台烧坏,在发射台底部有两个互相连通的加满了水的巨大水池。随着火箭升空,池中会冒出团团“白气”。则这些“白气”是( )
A.火箭尾部喷出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燃料燃烧后冒出的白烟
D.水池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二、多选题
22.在火箭刚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底部,底部的钢铁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工作人员在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如图,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形成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包括(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汽”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24.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并塞紧盖子。小阳同学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小明同学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阳和小明的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阳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小阳和小明的实验都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三、填空题
25.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遥十三号火箭是以氢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燃料的体积,采用 的方法使气态氢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如同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表面涂一层烧蚀材料,利用这些材料熔化吸热给飞船降温,因此这些材料必须具有熔点 的特性(选填“高”或“低”)。
26.物质的三种状态中,最高状态是 ,最低状态是 .
27.有太阳时下雪,就被称为“太阳雪”,这种现象多见于北方。雪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 。
28.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 。
29.3D激光打印技术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把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这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金属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0.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化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31.北方的冬天,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过程会 。(填“吸热或放热”)
3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这是 热的物态变化。(选填“吸”或“放”)
33.如图所示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温度进行读数时,温度计 离开被测物体(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读数时人的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34.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 热.
35.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
3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
3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8.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9.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 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时会发生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时需要 热量,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
40.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41.高原地区的人们普遍使用高压锅,是因为高原地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 (大/小),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 (增大/减小)了锅内的压强,使锅内水的沸点 (升高/降低)。
42.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43.如图是小红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态;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44.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属于物态变化的 现象,这个过程 热.
45.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 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儿气球鼓起来,原因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 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的。
46.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是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铁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7.小明用汤匙盛起干冰,放置一段时间发现块状的干冰逐渐变小是 现象;汤匙上的白霜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8.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 (选填“吸”或“放”)热。
49.如图所示,极冷的东北的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美丽的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50.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 而变为水蒸气,这个过程中冰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1.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 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52.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 ,属于气态的是 .
53.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
54.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 形成的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放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5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环卫工人在雪上撒盐,这是为了 雪的熔点;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增大, 了水的沸点。(两空均选填“提高”或“降低”)
56.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57.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 、 、 ,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间相互转化,如水,常温下为 态,将它加热可变成 态,将它冷却可变成 态。
四、实验题
58.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当水沸腾时,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2)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当水沸腾时,杯内气泡如图丙中 所示(选填“A”或“B”)。
59.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并且 ;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 热量。
五、简答题
60.情景1:如图是教义市蓸西河滑雪声人工造雪的场景,工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和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变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情景2,今冬,我省降雪较少,多地为了缓解旱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利用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雪。
请解释;
(1)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降雪时雪的形成原因.
六、综合题
61.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62.2020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科普宣传周”在深圳体育中心亮相,展厅展出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玉兔号月球车等模型。
(1)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升空的情形,请你说出此时刻,火箭发射塔架下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和 。
(2)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 (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3)由于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其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高达200℃,我国采用热管温控技术,使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 ,低温端液化 (均选填“吸热”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B
7.C
8.A
9.C
10.D
11.A
12.A
13.B
14.B
15.B
16.D
17.D
18.B
19.A
20.D
21.D
22.BC
23.CD
24.AB
25. 压缩体积 低
26. 气态 固态
27. 凝华 冷气流影响
28.物态变化
29. 熔化 不变
30.熔化
31. 凝固 放热
32. 升华 吸
33. 液体的热胀冷缩 35~42 可以 相平
34. 液化 放
35. 液化 乙
36. 液化 汽化 液化
37.34
38. 汗水蒸发(汽化)吸热 不变
39. 压缩体积 汽化 吸热
40. 液化 放出
41. 小 增大 升高
42. 升华 凝华 熔化
43. 固液共存 晶体 80
44. 升华 吸
45. 升华 吸热 凝华
46. 熔化 吸热 晶体
47. 升华 放出
48. 增大 加快 吸
49. 凝华 室内
50. 升华 吸收
51. 升华 吸收 液化
52. 雪、霜、雹、冰 水蒸气
53. 凝固 熔化
54. 汽化 凝华 液化 熔化
55. 降低 提高
56.36.3
57.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 气 固
58. 99 保持不变 A
59. 升华 A 熔化 汽化 凝华 放出
60.(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属于凝固现象;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
61. 汽化 放出 凝华 晶体 液态
62. 汽化 液化 高 吸热 放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